行走昆明

阅览:  日期:2014-12-31

每提起昆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汪曾祺和于坚,他们笔下的昆明是那么明亮的、丰满的、饱满的、有着近乎夸张的旺盛。让人觉得亲切,并深深地向往。
没去之前也会在脑子里想象昆明的样子,应该会有那些穿长布衫的先生们,晃晃悠悠地在昆明城的每个角落里,代人抄书,给人打钟,向人卖花,或者什么也不做,就那么走来走去。躲警报。吃小吃。一个其貌不扬的身形有点臃肿的中年男人,一脸平静地混杂其中,在那些街道和小巷里漫无目标地步行,像走在自家的后花园。武成路、华山西路、长春路、金碧路和同仁街。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尚义街。那些缓慢的行进,现在看来像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它直接性蛊惑了类似我这种没有精神故乡的漂泊者。
下火车,第一个感觉是干燥,一点也不像南方城市,那种干是北方的干,干净利索,十分爽快。一阵风过,路边的梧桐树哗啦一声,一起翻叶,深绿转银灰,似波浪拂过。边走边看着阳光的影子在树上移动,阳光是那么充足,先是以为阳光都洒在叶子朝着它的一面,却发现树叶的底部也有光辉,原来是从地面反射上了,并且又再照亮了树叶下面的人。
昆明是一个适合行走的城市,深巷小道,高高低低,十分闲适,按于坚的说法是人们来到了昆明,就想筑窝,不想再挪窝了。走在路上,随处可见几个朋友坐在柳荫里面,泡上一壶茶,躺在躺椅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汽车虽然在行驶,但似乎声音哑哑的,没有声音。
路上到处都是吃的,烤山芋、烤豆腐、小锅米线等等,还有其他城市见不到各色鲜花,大家也都闲闲卖着,没有急躁,这似乎是一个永远不急着赶到那里去的城市,朋友说从来没有一辆叫做时代的列车在旁边气喘吁吁地催促它,有,可能它也无所谓,让它等着吧。它从来不急着到哪里去报到,对于它来说,营造舒适人生的种种材料都已经足够,它不需要再改造什么,扩张什么,侵略什么,图谋什么,水草丰美,天空蔚蓝,阳光鲜花,不竭的鱼虾,这个城市体现享用造物主恩赐的种种现成好处都来不及,哪有功夫去改造追赶什么。朋友说,“像我这样在国外打拼的昆明人真的很少,”大多数昆明人都发自内心地认为他地皆比不上家乡。
在昆明大家的话题似乎都是到哪里去玩、去吃、去寻欢作乐。它是那种最普通、最平庸,仅仅是为了“在着”,为“过日子”建造的城市。昆明身在滇池和群山环绕中,相对云南其他城市温顺很多,连昆明话也被其他地方的云南人笑作“奶气”,好像有些娇生惯养的性格。翠湖和金殿都有一派小家碧玉的感觉。 我和朋友每天晚上都要在在金马碧鸡周围走上几遍,沿途那密匝匝的细碎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还有米线、饵块的香味,让人还没离开就先舍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