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寨木楼多奇趣

阅览:  日期:2014-12-31

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山深林密,栖居着侗族人民。他们的住房别具民族风情,建材以杉木和松木为主,不论规模大小,都不用“一钉一铆”,建筑造型独特,结构科学,工艺精湛,功能多样,是中华建筑文化的奇葩瑰宝。
在侗寨中流传着一个建造房子的故事:古代,有一对恋人来到山中,用竹子做支架,用竹篾和茅草做房顶,搭起了一个草棚子。山神刮起了一阵风将草棚吹散了。他俩在河畔用石块垒起了石头房子,房顶铺上石片。水神却用一场大水将石片冲得七零八落。无奈之时,收到喜鹊巢的启发,两人找来粗大的杉树枝,搭起坚固的架子,用木条铺成地板,美观耐用的房子竣工了。大风吹过来,风从树枝的缝隙中穿过;大水冲过来,水从杉木柱中流走,房子屹立不动,毫发无损。二人就在这样的木楼中长住下来,繁衍生息,绵延至今,就是现在的侗族。
故事中的房子就是侗族木楼。侗寨民居是清一色用杉木或松木建成的木楼,先在地面上树立木柱,然后在立柱上用木料构筑成屋架,顶上盖以茅草、树皮或瓦,铺板为楼,合板为隔墙。这种建筑结构被称为“干栏式建筑”。侗族的干栏或建筑用木材做原料,而傣族、苗族、黎族的干栏式建筑则使用竹子。侗族木楼依山就势建筑,平地、山地、陡坡均可竖起千姿百态的木楼,鳞次栉比地布满山寨。这些房屋因地势变化而有不同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高脚楼、吊脚楼、矮脚楼及平地楼四类。
侗族寨子里必有鼓楼。侗民有“未建寨先建鼓楼”之说。寨中的各种活动如联欢议事、制定村规、迎送宾客、婚丧嫁娶等事都在鼓楼中进行。它是侗寨社区中心,是寨子里最复杂、最讲究的建筑。鼓楼的层数必为奇数,因为侗族先民认为奇数为阳数,寓意吉祥。而楼体必为四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偶数为阴。阳阴平衡,象征子孙兴旺。
侗族鼓楼既像楼阁又像塔楼,从外面看,屋檐多达十几层,而楼内却没有一般建筑的梁柱结构,重量平均分散在各层屋檐上。侗族工匠建造鼓楼时不用图纸,也不参考任何“手册”、“标准”等。他们有着秘不外传的施工口诀。据说这个口诀仅有26个字,鼓楼的大小繁简,全由这26个字的不同排列顺序而定。侗寨建筑工匠包括木匠、画匠、雕刻匠等,这些建造工匠一般都是从七八岁开始学起,技艺一般由父传子,一代传一代。现在的建筑学家们已经画出了侗族鼓楼的结构图,但仍弄不清楚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工匠们是如何施工的。
侗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或临山近水,或引水入寨。负阴抱阳,藏风聚气,左右逢源。布局一是与自然互为依存,借于自然而得益于自然;二是遵循“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力图体现人与自然的中和、互补、协调、和谐,随意与秩序统一,浪漫与意韵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