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观潮
阅览: 日期:2015-07-31
在普陀山东部的林子里,我沿着石条铺成的小路蜿蜒前行,两旁或高或低或密或疏长出香樟、木麻黄和众多不知名的草木,风穿过树林,隐约地从远方带来声响,仿佛是海的声音,是潮水拍打在礁石上发出的声音。
风越来越紧,声响亦越来越大海渐渐地离我们近了,我们已来到海边的悬崖之上。午后的阳光倾泻在海岸那一片发白的岩石上,发出晃眼的光亮,成群的岩石上方铺满成群的草绿,就在这草绿间开出成群的橘黄色小花,花儿一经风吹便沾上波澜溅起的飞沫,成群地往石坡上倾斜。
我顺着下山的台阶,小憩于海边岩石上的亭子里,亭子的双侧凌空横出数丈高的崖石,崖石的最底端已深深地浸泡在水里,离水面数尺涂满茶褐色的潮湿,往上渐渐地淡黄了,再往上就浅出了淡黄几乎接近于灰白,显得干净利索。崖石多棱角,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便会想象出不同的形态来,最前方那块崖石就像刀锋,近旁的则像斧,还有的怎看都像本厚厚的竖着的书,而书本的顶端居然还长出棵小树来,临风屹立。
这儿的视野甚佳,最远端的海湛蓝湛蓝,平平地拉成了一条线与最远端的天紧紧地净化在一起;稍远处的海黛绿黛绿,不断地勾勒出一个又一个细细翻动着的白色弧形;近旁带有泥沙色的浪潮卷着轰响声不知倦怠地拍打在深灰色的礁石上,溅出一串串银白色的浪花。
浪潮在撞击礁石发出“沙沙”的声响后迅速退去,洒下的海水将圆浑的礁石洗了个透彻,或沿着那一道道礁石缝隙潺潺地流进海里。而那些直接冲击沙滩的浪潮,先是向内卷成弧,弓起腰身有如饿虎扑食,摆出欲将整片沙滩鲸吞的架势,一但上岸后,却只是轻轻地拍了拍沙滩,顺手再拈些沙子而去。当头一个浪头退去时,第二、第三个浪潮又接踵而来,如此周而复始永不罢休。
海风推着海浪阵阵而来,既不像三月的拂柳暖风,又不似九月的西风刚烈,恰是普陀山特有的这般清风韵律,令人心旷神怡。海之辽阔波光粼粼,起伏荡漾,映衬蔚蓝的天。天风海涛任我凭栏眺望,淡雅而空灵,好不惬意。
当我回首瞻仰,目光所及便是建筑在山岗上的梵音洞佛寺,“梵音嘹亮”四字分外醒目,“梵音”即是佛陀的声音,代表“正直、和雅、清彻、清满、周遍远闻”,我只当是正义而高雅。
梵音洞就在亭子的背后,我赶紧返身仔细观探,洞口宽数尺,外宽而内窄,岩洞是由两扇巨大而又点缀青苔的岩石紧贴在一起而形成的石缝,洞内纵深数丈,清幽谧静。从洞口仰视,岩石陡峭危峻高出数十丈,笔直地托起一片天空。潮水经由亭子下方涌入洞穴,由于时值退潮,未能视听浪潮涌动冲击的态势,可以想象当大潮涌进,必将势如擂鼓撼洞,响彻海空。
据说曾有人从梵音洞里看到观音菩萨的影像,我端倪了许久未曾显现,或许是精诚未至,然慈悲为怀容当我一生践之。
普陀山海天佛国,是观音菩萨修身传教的道场,佛教在这里发扬光大。我想普陀山的潮汐,日夜感受佛陀的教诲,嫉恶扬善正如波涛之汹涌荡涤,梵音洞的潮涌澎湃正如梵音嘹亮。
告别的时刻终于如约而至,我不舍的目光依恋于这一片汪洋,依恋于昼夜不息的潮落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