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谣印象
阅览: 日期:2015-11-11
原想在游览土楼时捉捕些亮点,好好珍藏在记忆里,可惜没有。
太阳来不及向我说句安慰的话,便急匆匆地钻进西边的山林里,愧疚地拉上云水谣的夜幕。
刚入夜的云水谣让人马上感受到缕缕凉爽,我静下心来,一路朝溪边走去。
一条并不算狭窄的溪水,从远处的蒙胧里缓缓而下,“哗哗”地发出轻微的流水声,溪流在转了个弯之后,穿过水陂跌入约一米深的落差,泛起一卷卷银白色的浪花,在没有月亮的夜里格外醒目,落差将溪流也变得有些湍急。
溪流中的水陂,是由一块块水泥横柱相间地铺成一条连接两岸的路,游客们借助岸上灯光来往穿梭,嬉闹声漫过迷蒙抵达光亮的彼岸。
除了通常的日光灯,沿岸商铺、客栈、歌厅、餐馆……都刻意挂上大红灯笼,其称号、招牌和门面装饰也力求近乎于古香古色,不断地示意云水谣是有历史的。
夜色中,溪流两岸的烧烤摊列成长长的队,与溪流一道延伸,烧烤味伴着喧哗也随意弥漫。只是榕树旁的大水车依然不动,紧贴着溪岸发呆,显得孤单而无趣。
翌日,东方破晓,六月间山岚密林中吹来的风带有深深的秋意,我们沐浴朝阳,踏上与溪流相伴的那条由鹅卵石铺成的路一直向前。
脚下的鹅卵石凹凸不平,让你不由得留意脚下的路,你会发现路面的鹅卵石互有差异,纵向排列中有一排特别的光亮圆滑。据说这列鹅卵石就是最为原始的道,是近千年前由汀州府通往漳州府的必经之路,为闽西南幽深的古栈道,至今还保存下来的仅约三公里长。由于时间久远,被踩踏的次数多了,也就特别的光滑。
阳光下的溪流,并不清澈略带浑黄,原名为船场溪,是九龙江最大支流西溪的干流,全长
在溪面较为宽阔的岸边,有座低矮的门户,门户就建在由鹅卵石砌成的护河墙上,门户只是个外形,门框内其实是堵墙,墙面的沙土已经掉落,上方的棱角也露出了砖块的颜色,但门面上方端端正正地写有“溁洄”二字,这不起眼的破落,可能是这次游览云水谣所见中,较有历史韵味的文物了。
“溁洄”二字是形容水流回旋之貌,我放眼望去,目及处不论上游、中游或者下游,皆不见有回旋的水流状,甚感疑惑。倒是溪面上有几条载有游客的游艇在左右漂移,而我所欲寻觅的“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或许在我目所不能及的远方。
游览中我无意中发现这里的拱桥不少,大多是小型的石拱桥,有些桥的表面很不平整,石缝间有长长的裂口,看来较有年代。之前在我的概念里,介绍云水谣的书刊好像很少提及石拱桥,但也无妨,桥就在脚下,就在前方,这就是小桥流水。
这里原本不叫云水谣,叫长教,是梅林村中的一个自然村。也许在很久以前,溪流旁有个村落梅花盛开,梅树成林。由于近些年在这里拍了好几部电影和电视剧,其中有部电影叫《云水谣》,因而得名。“云水谣”这名字也不错,不是吗?天上飘着白云,桥下溪水吟唱。
到过云水谣不得不谈及古榕树,溪岸旁由十三棵古榕树组成榕树群,树龄最长的约为一千三百年。其中最大的一棵榕树,其树冠覆盖面积达
我们就在阴凉的古榕树下稍作歇息,村民们早已摆好方桌圆椅,烧开水泡茶,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来品茶、买茶。他们指点着数棵古榕树,说起古榕树的形态和历史,又不停地介绍茶叶的味道和价格,还特意称赞这里的鸭子自然生养,肥美健壮。俨然是位村里的民办教师,而我们就像村里刚上学的学童,不停地点头称是。
溪面上忽地游来一大群水鸭子,自由自在,上了岸抖了抖羽毛上的水珠,伸长脖子一个劲地朝我们欢叫,溪水不知是因为水鸭子的欢叫,也变得清澈了些。榕树下,晨风习习,我不禁试着强迫自己去认同,去感受,感受闽南水乡这一派悠然的闲情和乐趣。
然而,不经意间,见有人屈身于溪水旁,埋头冲洗已被宰杀的鸭子,洒下一地绒毛随风飘散,这一刹那,使我不由得背过身去,面对流淌的船场溪木然地站立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