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爱晚亭

阅览:  日期:2015-11-11

 秋风瑟瑟,朝雨初歇。爱晚亭刚从岳麓山峦的怀里醒来,新一缕阳光早早地轻拂了她的脸颊,爱晚亭又一次向大地呈现出她特有的风姿。

我还未及登亭,先百米外眺望,爱晚亭就镶嵌于清风峡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在绿树掩映下亭子藏得很深,亭上红色匾额分外的嫣红,这红就一直红到你眼眸的最深处。

亭前两潭翠绿,亭台刚好倒映于碧潭中,稍有晨风掠过,涟漪泛起,倒影便模糊起来;风过少许,潭面又恢复平静,潭面上的亭台就重新漂洗过一般,活脱脱的,欲跃出潭面来。

爱晚亭亭身为八柱支撑,分上下两层,琉璃碧瓦,亭角翘首相望,亭台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爱晚亭”金字红额,字迹为毛泽东亲笔所题。亭内立碑,上刻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字体刚劲飘逸,与古亭相衬辉映。

来到爱晚亭的人都喜见爱晚亭的枫叶,而今时值深秋,不知何故枫叶尚未将层林染红,山林中只是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红,恰似特意装点苍山,别有情趣。

爱晚亭后侧地面平坦,适宜游人信步,雨后的雪松、垂柳葱翠,层层叠叠将亭环绕,亭旁的樟树有数十米高,我抬头仰望,树的末端似乎触及到云端。最让人惊奇的是那棵写满皱纹的朴树上,潮湿的青苔沿着粗壮的树干一个劲地往上爬,任由风雨很是沧桑。

我折返于亭前,两侧花岗岩的亭柱上刻有几十字的对联,抚柱而思,爱晚亭虽数次翻修,从石碑的字里行间和林木的年轮里依稀能感触到远久的韵味,我突然发觉自己触摸到苍凉而古老,触摸到那一段历史,现在的我与那则古老的传说又是那么的近。

传说中爱晚亭原名为“红叶亭”,清朝乾隆年间的岳麓书院就在亭后,当时有一位学子慕名前来求学,院长见其衣冠朴素,有些潦倒将其拒之门外,学子愤然离去,一路触景生情,处处题诗。院长获知此事,又见学子之所题颇有文采,便一路跟随而来,行至今日之爱晚亭处,见有学子抄写杜牧《山行》诗句,但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却抄写为“停车坐枫林”,甚为不解,思考良久才恍然大悟,悟出漏掉“爱晚”二字的深刻用意,顿时惭愧不已,不懂得爱惜晚辈,不配为师,故此将该亭命名为“爱晚亭”。传说是否可信,无从知晓,但我宁愿相信。

岁月流逝,风雪无情,爱晚亭历经坎坷迄今依然挺拔。前有古人在此题诗作赋,吟咏抒怀;后有游人在此怀古凭吊、流连忘归,无不因倾慕爱晚亭之独特的气质。

而今,爱晚亭前广告渲染、商贾云集,也许忘却了这古亭的蕴含;古迹周边买卖交易,游人嬉闹,似乎在淡化往日那份浓厚的文化气息,在淡化岳麓书院里的书香。在喧闹声中,我又猛然觉得我们又离历史很远,离传说很远。

伫立瞻望,我真想把爱晚亭看清、看透,将她浓缩,浓缩到我砰然的心房里。或许今生未能重来,但愿时常能重读这份美好的记忆。

在萧萧落叶中告别了爱晚亭,滔滔不绝的湘江,向北奔去,我心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