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戏结缘:伉俪情深演绎精彩人生
阅览: 日期:2019-10-23
吴晶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高甲戏非遗传承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福建文化名家、厦门市金莲升高甲戏剧团团长,从艺40年,获得国家、省、市级诸多奖项及省、市德艺双馨、“五个一批”人才等荣誉称号。
每次谈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吴晶晶都满含深情地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爱人洪东溪,没有他在背后默默支持与指导,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2019年8月初,笔者特意采访了她,让我们来听听她与洪东溪这段因艺术结缘的真情故事——
毛遂自荐, “陈三”助力“五娘”初登台
我出生于素有“戏剧之乡”美誉之称的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莲河村,从小耳濡目染,喜欢上了老家的高甲戏。上中学时,爱唱爱跳的我,成学校宣传队的骨干。12岁那年,我被招入厦门艺校芗剧班学戏。当时交通不便,从岛内坐车回翔安莲河需要好几个小时,加上年龄小,特别想家,学了两个月就哭着跑回家了。直到两年后的1978年,当初解散的厦门金莲升高甲戏剧团重新恢复建制,并把当年剧团的一些老演员请了回来,已在莆田地区文工团做演员的洪东溪也被召回到了剧团。
剧团恢复不久,来我们学校招演员。有过两年前在芗剧班学戏经历,我顺利通过了初试和复试,成为金莲升高甲剧团的一位学员。临行前,母亲一再告诫我,去了一定要好好学戏,争取将来有出息。如果还像上次那样,就回农村老家种地。
初入剧团,我们这批新学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练习基本功。白天排练,晚上演出。那时我们演一些宫娥、侍女之类跑龙套的小角色,不上台的时候就在幕边看老前辈演出。
我第一次作为主角登台,是在我17岁那年。获得这次机会,应该感谢后来成为我丈夫的洪东溪老师。当时,《陈三五娘》之《审陈三》这部剧目在厦门剧场连演两个月,后又前往泉州等地巡回演出。在安海演出时,演“五娘”的演员声音演哑了。正当大家犯愁之际,我毛遂自荐,要求顶替登台。其实刚进团时,团里正在排演连本戏《陈三五娘》这部戏,我一眼就相中了“五娘”这一角色,“偷偷”记下了前辈的唱念功夫,练习了每一个台步与表演动作,加上当时团里的司鼓吴金宝师父经常陪我练戏,两年多下来,我对“五娘”的一颦一笑早已烂熟于心。
“五娘”的形象在闽南地区深入人心,为了慎重起见,团领导特意召开了艺委会,大家犹豫之际,戏中扮演“陈三”的洪东溪老师站出来说:“我看可以,我平时关注过晶晶练戏,唱念与表演都没什么问题,她基础好,悟性高,我有信心带着她把戏演好。”
洪老师名声在外,凭着他的戏剧功底和名气,领导同意让我试试。初次以主角身份登台演出,多少有点紧张,因为临时配戏,虽然稍显生疏,但有洪老师带着,还是圆满完成了演出。戏演完后,领导跟着观众听反映,很多观众说:今天看了一个小五娘,扮相漂亮,嗓音甜美,将来一定是个好角。多年后,观众都誉称我“五娘仔”。
这次演出大获成功,为我后来演主角、挑大梁奠定了良好基础。
因艺结缘,夫唱妇随创佳绩
接下来的日子,我与洪老师配戏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也经常给我讲戏,指导我该如何演好戏中的每一个人物角色。同在一剧团,一起排练、一起演出,朝夕相处,在潜移默化中,我开始在艺术上对洪老师有了一种依赖感,每一个角色都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指导把关,得到他认可后,我才放心。
因为志同道合,我们在相互探讨艺术的过程中,渐渐有了感情。每次分开,我心就觉得空落落的,抑制不住对洪老师的思念。但我们频繁的接触,让家人非常担心,他比我年长近二十岁。那个年代,这样的年龄差距,发展下去,大家都不看好,我父母更不同意。我心里也矛盾过,可我对他感情太深,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情感上,都离不开他。直1987年,我们这对志同道合,真心相爱的恋人,选择了结婚。婚后,我与洪东溪老师相亲相爱,两人在艺术道路上相互支持,并肩在舞台上打拼。父母看到我们真心相爱,对我的婚事也渐渐释怀。
1989年,我女儿出生。孩子出生前半个月,我爱人在外地演出,担心我紧张,特意请假回来照顾我。那段时间,他陪在我身边寸步不离,我父母看到他对我如此用心,感到特别欣慰。此时,东溪在团里不但担任了领导工作,既做演员又兼导演,工作特别忙,但他对我的生活非常关心,对我艺术上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同时还关心我家人,把我父母接来一起生活。
此后,我们在艺术上相互促进,共同探讨,从1999年,我在《金刀会》中扮演萧太后荣获福建省第21届戏剧会演“优秀演员奖”。此后又连续五次获得该奖项,并两次在中国艺术节获得优秀演员奖。
2002年,我爱人洪东溪退休了。他除了继续关注剧团的发展,还一如既往地关注着我的事业,我的每一部戏,他都跟我一起看剧本,一起探讨人物角色,对每一个细节进行仔细打磨,力求精益求精。
这一年,团里排练一部《上官婉儿》的大戏,我在戏里饰演女主角武则天。每次我在单位排练完,下班回到家,他都会以观众的身份,让我在家里再表演一次。然后一起探讨,哪儿演得到位,哪儿没有表现出人物特征,该如何改进,那怕一个小小的动作,他都会和我一起仔细推敲。从武则天的每一个习惯动作到一个笑声,两人都琢磨半天,有时在路上都边走边演示。有一天,晚上没演出,饭后,我和洪老师沿着中山路散步,一路上我们都在探讨戏中几处武则天的笑戏,边走边演示笑的神态和声音,完全没有顾及周围的人流,一时引来路人好奇的观望。凭着这份认真和执着,以及洪老师对我的严要求,在参加福建省22届戏剧会演,我再次获得“优秀演员奖”。
这个节目在西安参加中国戏剧节,我演绎的武则天,受到观众和评委的赞赏,省戏剧家协会推荐我参评中国戏剧梅花奖。梅花奖是每个戏剧演员梦寐以求的奖项,它不但要求演员有深厚的戏剧表演功底,还要有精确塑造人物的功力,按要求演员必须组织一台精湛的折子戏晋京展演,我爱人应剧团邀请,承担了这个任务,为我组织《金刀会》、《乘龙错》《绣襦记》《狸猫换太子》中的人物,其人物角色,涵盖大青衣、花旦、小生及老旦等角色。同年晋京在全国政协礼堂演出,评选中受到了观众与评委的一致好评,有的评委说吴晶晶对诸多人物的表演熟悉程度如探囊取物,还挑战了诸多剧种固有的传统艺术观念。
这次展演的成功,我最终获得21届戏剧“梅花奖”,成为厦门培养的第一朵、也是全省高甲戏的第一朵“梅花”。
丈夫助力,事业再攀新高峰
2006年,我被提拔为剧团副团长。2009年,我又升任为团长,承担起整个剧团的领导重任,工作更忙了。我和我爱人都是高甲戏的传承人,都承担着培下一代的传承工作,他虽然退休,但依然为团里发展尽心尽力,他经常跟我说:“你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更应该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实力,多参加演出,不能辜负喜爱你的戏迷。”我从小就热爱这个舞台,其实我也舍不得离开舞台,我爱人的话,无疑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作为团里的领导,不但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还要带领团队在艺术上不断创新。我爱人为了支持我,不但承担起所有家务事,从没远离戏剧的他,在艺术上更是经常给我提建议,出主意。
2015年初,为了参加省文艺会演,我和爱人一起探讨了很多剧本。有一天,突然,我爱人向我推荐《大稻埕》这个剧本,当年正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这个剧本是一个讲述1895年《马关条约》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位于台湾北部的大稻埕风云突变,民众恐慌。大稻埕郊商会会长林天来与三个性格迥异、志向不同的儿子,在“家国”突变中,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和冲撞。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林天来和老三以中国汉子顶天立地的筋骨,用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的故事。我爱人平时就很关注时事新闻,对政治敏感性强,这个剧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很适合我们团。我考虑到在舞台上,表现抗日的剧本很多,但表现台湾民众抗日的剧目,在大陆舞台上却很少,我当即下了决心,向编剧要了这个剧本。
最初,该剧目由我担任艺术总监,2015年首演,就荣获26届福建省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奖第一名。在剧目获奖的同时,省里的许多专家都认为这一题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建议在艺术上再做进一步提高和突破,送中宣部参评“五个一工程奖”,并提议由我亲自担任剧中的男主角——书生林老三。
由我这样一位50来岁的女性反串剧中20出头的男主角,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部近代戏,与以往的古装戏完全不一样,除了性别上的差异外,还有年龄差距如此之大,稍有不慎,很容易被人看出破绽。我担心演砸了,破坏我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还有一个让我顾虑的是:故事背景发生在清朝光绪年间,剧中男主人公头上前半部都是光头。意味着我真要出演这一角色,就得剃光头,如果不剃光头又容易失真。这对一个爱美的女人来说,实在难过心理关,更担心我爱人反对。
我还在犹豫,我爱人知道这件事后,反而劝说我大胆尝试,认为我有这个潜力,并分析我的优势:演过青衣和小生,有把握男性心理和动作的能力,虽说近代戏与古装戏有一定的差别,但作为戏剧艺术仍有相通之处,我身材不错,不显老,稍加化妆,年龄上的差距并不明显,只要把戏中人物心态和艺术形象演到位,就能掩盖年龄与性别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艺术,要有一点献身精神,有时候要冒点险,作为一个团里的领导,更应该以身作则,给年轻一代树立一个榜样。最后,我爱人还跟我开玩笑说:“剃光头是给我们生活加点调料,什么样的形象,你在我心里都是最美的。”
我爱人的支持和鼓励,瞬间解除了我的顾虑,我决定挑战一下自己,并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部戏演好。
我爱人是演文武小生起家,我的小生动作都是他传授,而这部戏都是男性动作,那段时间,每次在团里排练回来,一到家,我都要把当天的内容“复盘”给我爱人再看一遍,让他指出问题再进行修改。经过仔细打磨,这部戏入选“2016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并作为2016年“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的开幕大戏在金门演出。2017年9月27日,该剧目荣获中宣部的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成为当年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戏剧剧目。
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身上还承担着闽南高甲戏的传承重任,要做好这种地方戏剧的传承,需要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我们剧团经常开展一系列戏剧进校园、下基层演出活动。
回首40年的演艺生涯,说真的,我最感激的是我的爱人洪东溪,是他帮助我成长,在他的支持与鼓励下,才有我今天的成就,可谓“成绩单里也有他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