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园里救母婴
阅览: 日期:2019-10-23
看到这份珍藏了近60年的《任命书》,我就想起一段自己刚当上炮兵营书记时经历的惊险往事。
在革命战争的年代里,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这个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我入伍走进军营的第一课:“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首歌曲:“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不管部队走到哪里,都把那里的老百姓当做亲爹娘。五十年代,我所在的炮兵团,属于野战军部队。尽管军事调动频繁,机动性范围大。只要哪里出现险情或天灾人祸,“我是一个兵”首当其冲。我亲身经历的“地瓜园里领救母婴”就是其中一个范例。
1960年初,因紧急备战,我所在的炮兵团进驻南安莲河(按当时的行政划分属于南安县地域)一带的“下房村”。6月上旬的一天上午10点多钟,我独自前往团部执行公务。在返回营部时,我改变路径,穿过弯弯曲曲狭窄的田间小道时,忽然听到远处地瓜园里,传来婴儿的哭声。我立即跑步近看,惊心动魄的一幕立展眼前,把我吓呆了:刚落地的婴儿,全身沾满血迹,手脚颤抖着,产妇则晕倒在地瓜藤蔓上。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情况,我束手无策,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但脑海里始终闪耀着:“救人第一”、“时间就是生命”,这是最佳的选项,不能有半点犹豫和闪失。我以“飞毛腿”的速度,跑回团部卫生队救助。卫生队长听完我的叙述后,果断决定,立即派经验丰富的军医,带着卫生员、担架和急救包,奔赴现场,进行紧急施救。
在团卫生队的炮兵野战帐篷里,意想不到的事竟然发生了:产妇失血过量而昏迷,脸色苍白,处于休克状态。卫生队长立即动员团属机关官兵献血。而我的血型正好符合。第一位加入献血行列,很快满足救命血浆的需要,经团卫生队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施救,终于保住了母婴的生命。
地瓜园里救母婴的消息,迅速传遍左邻右舍,周围乡村,这一带的村民都家喻户晓,一传十,十传百。有的报喜,有的报平安,有的报奇迹,有的则称赞人民军队为人民,救命恩人解放军。我和团卫生队全体人员都受到师、团政治部和政治处的通令表彰。这时,我已被提拔为炮兵第三七二团160迫击炮营营部书记。
我回到营部后,部队已进入紧急备战。1960年6月15日,我随着160迫机炮营,从莲河码头出发,渡船奔赴小嶝岛,投入“6•17”、“6•19”“迎送瘟神”的炮战任务。如今,“地瓜园里救母婴”的故事过去近60年了,军民团结的精神传承却一直都留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