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厦门时,她冲在第一梯队抢救伤员

阅览:  日期:2019-12-09

  张淑芬,原厦门市中医院副院长、厦门市中医院创始人之一。今年,张淑芬老人已经93岁了,遥想当年,随大部队南下时,她还是个懵懂的青年。

 张淑芬在以她为原型塑造的雕像前合影

  

        部队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把时间拨回70年前风起云涌的中国大地。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夺取全国胜利。淮海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第十兵团挥师南下,渡长江、战上海,跃过武夷山脉,兵锋直指东南海疆。进军福建的队伍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跟随大军南下,他们就是从晋冀鲁豫根据地、山东根据地、苏北根据地和上海选送的地方干部及青年学生。

  张淑芬也在这支队伍当中,她是在山东参的军,1946年2月,19岁的张淑芬还在上小学六年级,当时八路军到张淑芬所在的小学招兵,张淑芬二话没说就跟着八路军走了,她被八路军安排在十三纵队医疗队当护士,一起随大部队解放山东海阳,张淑芬在医疗队第一梯队,负责抢救伤员,伤员经她打针、包扎以后,迅速转移到第二梯队、第三梯队...

  行军路上,由于要躲避敌军的空中侦查,部队白天休息,晚上行军,张淑芬不得不改变作息习惯适应部队的行军安排,她身上除了背着粮食,还有一大箱救护包,行李重加上路程远,张淑芬一晚上穿坏一双布鞋。张淑芬说:“当时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只要部队在哪,我就在哪。”

  张淑芬也在行军中收获自己的爱情。1947年,一位干部在一场战役中肩膀中弹,张淑芬帮他换药,当时两人并没有过多交集,后来经朋友介绍,这位干部和张淑芬结为连理,他就是张志勇,张志勇冒险经历不比张淑芬逊色,他曾参与解放厦门战役,并在鼓浪屿上经历了一场恶战,为解放厦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之后还参与过“八二三”炮击金门战斗等系列战役。

张淑芬的丈夫张志勇

  恶战鼓浪屿

  解放厦门时,张淑芬刚22岁,张淑芬与其他战友接到通知,在海澄等候上船命令,攻打鼓浪屿,当时部队只派了3个女兵,3个女兵都在第一支队的第一梯队,但分别在不同的船上。晚上,敌军的大炮还在海澄街上轰炸,张淑芬就和其他医护人员在马路上打地铺休息,听着耳边呼啸的炮弹声,张淑芬和其他两位女兵商量,脱下旧军装,换上新的军装,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张淑芬回忆说:“当时心里怕吗?是真的怕,但还是要迎难而上。”

  在厦门战役打响之前,张淑芬和其他两位女兵一起穿着新军装去照了相,寄给山东老家的亲人。她们都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一张照片给亲人留一个念想。

张淑芬在厦门战役前,穿上新军装照的相

  战斗打响了,由于担心打炮伤及居民,部队用木船开往鼓浪屿,但因为顶风逆浪,后面还有老百姓的船只,加上敌人炮火拦击,参战的船只在呼啸的炮弹声中,在纷飞的硝烟里艰难前行。

  鼓浪屿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易守难攻,有的船只还没到岸就被敌军的炮火打翻了,有的船只被打翻一半,差点翻船,3个女兵所在的三只木船上,一位女兵因翻船而牺牲了,另一位女兵被打断了腿,她在海上撑着浮木漂了两天两夜,才被部队救上岸送去医院。只有张淑芬的船只是唯一幸存上岸的。

  张淑芬说,在那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我并不畏惧死亡。是打仗就会有牺牲,我不怕牺牲,就算牺牲了也是光荣的。但现在回想起当年的厦门战役,还是感到残酷和痛心,从山东随大部队一直南下到解放厦门,厦门战役中医疗队的牺牲是比较多的,敌军在高处,我们在下面,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打翻船,我在这一边却什么也做不了...

  由于张淑芬的英勇事迹,在厦门烈士陵园的解放厦门群雕中,她被作为护士雕塑的原型永远定格。90岁生日时,张淑芬特意去烈士陵园和护士雕塑合影。

  参与创办厦门市中医院

  解放厦门之后,张淑芬在当时的厦门门诊部继续工作,后来钟国全创办厦门市中医院需要人手,组织决定,将张淑芬调到厦门市中医院一起协助创办医院,由钟国全担任医院的书记,陈应龙担任院长,张淑芬担任副院长,分工明确后,张淑芬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动员社会上的老中医参与进来,于是,在厦门第一码头旁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里,简陋的设备,十几张床、21名医务人员,为病人针灸、刮痧...  张淑芬说,我们只是尽微薄的力量,这也是我们过去的一些贡献。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如今,厦门医疗健康事业已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在新的征程上,厦门卫健人要不忘初心,牢记前人艰辛,让厦门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完善,为厦门群众生命健康筑起牢固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