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背后的历史光芒

阅览:  日期:2022-02-15

 ●陈雪梅

        在父亲的“百宝箱”里,一直珍藏着一本学生时代的影集。翻开父亲的影集,首先映入我眼前的,是一张有些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座校园的正门,门柱上还有因为照片时代久远变得模糊不清的“南开中学”几个大字。虽然它由许多张2厘米左右的小画面组成,这或许是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胶片和相纸都极昂贵稀缺,以至照片的画面很小。然而,画面虽小,即使是黑白照片,依然难掩校园美丽。通过照片,我仿佛看见一种穿越历史的光芒。
        我拖着腮帮盯着照片,啧啧称赞:“真是太美了!”对父亲就读的中学羡慕不已。我问父亲:“您读的中学叫什么名字?”父亲告诉我:“重庆市三中,从前名为重庆南开中学。”我好奇地问:“和天津南开中学是一家吗?”父亲答:“是的,都是张伯苓校长创办的。”
哦,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南开中学。1937年,天津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被日机炸毁,“为了表示南开生命之延续,以及不屈之决心”,张伯苓校长将在重庆创办的南渝中学更名为私立重庆南开中学。1953年,学校由私立改为公办,更名为重庆三中。1984年,重庆三中恢复南开校名,并由邓颖超同志题写了校牌。
        这是一所历经风云、底蕴深厚的著名中学。从1936年建校以来,培养了无数优秀学子,他们中有: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茅于轼……成就非凡的校友不胜枚举。
        我的父亲没有卓越校友如此光辉的人生经历,但在我心中也是极优秀的。父亲除了学习、在体育运动、琴棋书画、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父亲不仅擅长打球、游泳等常见运动项目,而且还学习了跳伞,是业余跳伞运动员;自己写诗成集并绘画插图;拉得一手二胡,琴声生动传神,我幼时听父亲拉过的旋律至今萦绕耳边。父亲多才多艺。你以为他是文科生?不,他是不折不扣的理工男,从事电力行业的高级工程师。
        我凝视着父亲的中学母校照片,在画面的角落处标明了名称:三友路、勤俭楼、图书馆、鱼池……使用的文字是繁体和简体共用。六十多年前,简体字还没被规定统一使用吧?我想象着青春年少的父亲在这美丽的校园里孜孜不倦地求学。
        时代更迭,现在已是耄耋老人的父亲,给我最深的印象除了是优秀,更是他一生以来的正直、公心、两袖清风。在我们兄妹成长的路上,父亲同样叮嘱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更要有一份爱国之心。
        南开因爱国而生,重庆南开更是诞生于抗日战争的隆隆炮火中。因此,爱国之心是重庆南开最重要、最坚定的品质。我想,父亲的爱国心和刚正不阿的品德是在读中学时就已融入血液的,此后伴随了父亲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