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老将军深情忆往事
阅览: 日期:2009-04-22
初冬,厦门的暖阳高照。由广东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岑华将军发起的、第四届全球华人老将军文化联谊活动在厦门拉开帷幕,百位华人老将军欢聚一堂。在这次在联谊活动中,有两位来自台湾的老将军深情追忆他们一段战斗往事……
老飞行员寻找当年的“对手”
1973年,陈仲中于台湾空军军官学校毕业,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考核,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员,驾驶着美国制造的F100型战机飞上了蓝天。当时两岸关系正处于紧张状态。他每天的例行任务,就是在东山到霞浦一线的海域上空侦巡。这时候,他眼前就浮现出福建海岸线的形状。这就是我的祖国大好河山啊!
1975年的一天,他和三架僚机正在东海上空执行例行任务,正在飞行中,突然发现后面解放军的16架歼六型战斗机紧紧地跟上了。这是他两年多第一次与解放军的飞机正面遭遇,更是最惊险的一次。凭陈仲中的飞行经验,他心里十分清楚,这种形势对自己非常不利,他急忙通知另外三架僚机:加快速度,甩掉对方。然而,解放军的战机对他们咬住不放,始终紧紧地追击,追着飞了一百多公里,一场你死我活的空中追击,眼看就要升级为火力交锋……
1975年的一天,他和三架僚机正在东海上空执行例行任务,正在飞行中,突然发现后面解放军的16架歼六型战斗机紧紧地跟上了。这是他两年多第一次与解放军的飞机正面遭遇,更是最惊险的一次。凭陈仲中的飞行经验,他心里十分清楚,这种形势对自己非常不利,他急忙通知另外三架僚机:加快速度,甩掉对方。然而,解放军的战机对他们咬住不放,始终紧紧地追击,追着飞了一百多公里,一场你死我活的空中追击,眼看就要升级为火力交锋……
千钧一发之际,双方各自接到地面的指示:不许开战。接到指示时,陈仲中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是遗憾,或是庆幸?
2000年,陈仲中无意中看到一条新闻:某美军老兵与当年兵戎相见的朝鲜老兵言好叙旧。这条的新闻突然触动了陈仲中,瞬间,一个念头出现在他的脑中:一定要找到当年追击他的歼六型飞机的飞行员。但是,他在哪里呢?在陈仲中的脑海里,除了当天的日期记忆外,没有任何关于那场追击战的线索,要找到当时的那位飞行员,无异于大海捞针。
陈仲中动用他在大陆的一切关系寻找,尽管一次次都无功而返,但历时六年多他都没有放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寻求欲望越来越强烈,他有种预感,一定能找到。
2007年夏天,他在台湾得朋友发来的消息:找到了当年16架歼六型战机的领队!
陈仲中激动万分,立即放下手头的所有事情,飞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见到了那位领队飞行员。两人手拉着手,只说了相同的一句话:“三十多年前,我们是在履行各自的职责,但战争年代的对峙不应在个人身上延续。”是啊,时代不同了,硝烟散去,和平到来,脱下了军装,每个人都是相互敬重的朋友,都是血脉相连的同胞弟兄。昔日的战场对手,再度相会时都已两鬓斑白,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不可抹去的痕迹,却将两人心中的隔阂永久拭去了。老领队拿出了收藏多年的高粱酒,兴高采烈地说:“来,咱哥俩喝几杯!”相逢一笑,把酒言欢。陈仲中感慨地说:“当时如果开火了,我恐怕一辈子都喝不上最醇正的东北高粱酒了。”
那一天,陈仲中大醉。
被俘飞行员看到统一的曙光
唐积敏老将军来自台湾,是第四届全球华人老将军文化联谊活动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虽然已是八十四岁高龄,但他仍然神采奕奕。
他的一生很曲折,参加过抗日战争,誓将丹心照汗青;参与了阻挡解放全国的内战,最后败退台湾;两岸对峙期间,台海空战有他的身影……
他是第一批去美国培训的飞行员;国共内战时,他成为了俘虏,却仍对解放军心存感激之情。
他作为一名空军飞行员,抗战开始后,他本来抱着马革裹尸终不悔的信念,决心与日寇拼个你死我活,长长民族的志气,灭灭敌人的威风。然而,国民党当局考虑到国内资源有限,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日本鬼子,国民党首次决定派一部分空军去美国受训,以提高战斗力。
1945年唐积敏回国,尽管抗日战争快结束了,他还是赶上了打日本鬼子。当时,战斗是很残酷的,唐积敏驾驶着飞机几乎整天都在天上,与日本人的飞机正面交锋了多少次,几乎无法知道。只知道仇恨的子弹射向敌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我们飞机性能局限,一架飞机上天只能坚持飞两个小时左右,唐积敏只好每隔两个小时返回地面,换另一架飞机再上天作战。
抗战胜利后,唐积敏被派去山西支援阎锡山的部队。和解放军也交锋了很多次。有一次,在太原的作战中,他驾驶的飞机被击中,无法继续飞行了,机毁人亡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怎么办?无奈之中,被迫降在一片高粱地里。太原城外到处都是解放军和民兵,结果在他突围时被解放军俘虏了。当时,他很担心自己的命运,可是没想到,解放军严格执行优待俘虏政策,在政治上,解放军组织他们学习毛泽东思想,进行思想教育;在生活上,对他们实行优待照顾,从来不会强迫每个人做事。九个月后,经过思想教育,解放军提出让他们自由选择去向,愿意参加解放军的可以留下,也可以选择回家。由于在战斗中唐积敏的左手受了枪伤,他就选择了回台湾。
唐积敏重获自由后,徒步走了二十九天,到了汉中。这一路上,他都是借宿在老百姓家里。这使他深深地感到:解放军的优待、老百姓的善良,他一辈都记忆犹新。
如今,他看到了祖国统一的曙光。
如今,他看到了祖国统一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