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名将

阅览:  日期:2009-07-22

 

谭冠三刚吃完军部为他饯行的“告别饭”,就要走马上任自贡市委书记,去抓地方生产建设了。几十年的军旅征尘,令人壮怀激烈。此时,离别之际,平时不会喝酒的谭冠三,竟一连豪饮数杯。

午夜时分,在赴任途中的谭冠三突然接到紧急电报,是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三人联名签署,要18军师以上干部速赴重庆,接受新任务。

军令如山。谭冠三半路返回,急奔重庆。在曾家岩西南局会议室,刘伯承向他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关于进军西藏的战略决策,并决定将这一光荣任务交给18军。

领受新任务,离开重庆前夕,刘伯承、邓小平亲自为他及其部属饯行。刘伯承说:“你们知道,平时我也不大赞成喝酒,今天破例为你们准备了几瓶上好的茅台,是贵州同志送来的,过年都没有舍得拿出来。”他又问:“你们喝过茅台吗?”谭冠三说:“长征时,路过贵州茅台镇喝过一点。”

刘伯承举杯站起,众人跟着站起。刘伯承招招手,示意大家坐下,然后深情地说:“同志们就要到西藏去,我和邓政委,还有西南局、西南军区的其他领导同志,为你们送行。刚才说,你们在长征时喝过一次茅台,今天是第二次。进军西藏,是一件非常光荣非常艰巨的任务,就其政治意义的重大,自然条件的艰苦等各个方面讲,都可以称作是第二次长征。我预祝同志们胜利完成党中央、毛主席交给的光荣任务。今天我敬各位一杯茅台酒,以壮行色。祝你们今年完成进军西藏的任务,在日光城拉萨喝青稞酒,欢庆胜利!

进军西藏:誓将热血洒雪山

从富饶的天府之国到高寒缺氧,地瘠民贫的康藏高原,可是个巨大的转变。这个弯子怎么转?南征北战几十年,很多老同志无暇考虑个人的婚姻大事,这个时候刚准备娶妻安家,享几天清福。如今一声令下,又要开拔,去那么艰苦的地方,怎么得了哇!干部、战士一片波动。

要让干部、战士转过弯子,首先领导要转好弯子。谭冠三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生了6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夭折,有四个儿女分别寄养在各苏区老乡家。他自1947年离开晋察冀到豫皖苏,后又到大西南,一直把爱人和孩子扔在冀中。已有三年多没有音信,这次趁上级任命他为自贡市委书记,刚把家人接来团聚。如今一声令下,又要远去西藏,一家人不仅不能团聚,而且离得更远,这还不算,眼下年近50岁了,全军数他年龄最大,而且患有严重高血压,身上至今还有日本鬼子的弹片没有取出。西藏高寒缺氧,那里的环境自己的身体能顶得住吗?然而这一切,他都不去想了。毛主席、中央军委要18军进藏,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坚决完成任务。谭冠三的夫人李光明也是位老红军战士,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上考虑谭冠三还有几个孩子未成年,不同意李光明进藏。然而谭冠三很执著,他对李光明说:“我们不能在川南安家,更不能经营什么‘安乐窝’。现在全军上万名干部战士都在看着我,我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通情达理的李光明十分理解丈夫,在革命事业和个人家庭面前,她选择了前者。

谭冠三对妻子说:“刘司令员说,进军西藏,等于第二次长征。那我们俩就参加第二次长征吧!现在全军几万干部战士都在看着我们,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在军党委扩大会议上,谭冠三第一个表态说:“党把进军西藏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是18军的光荣。共产党员要以坚强的党性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即使死在西藏,埋在西藏,也在所不辞。我愿将这把老骨头埋在西藏!”这些出自肺腑、坚强有力的话,在广大指战员中如春雷般炸响了。

红军长征时爬的雪山是夹金山,海拔3200多米,进藏部队要翻过20多座大雪山,平均海拔都在4000以上,有时一天要爬两座雪山;有时一座大雪山要爬两天。饥饿、疾病、寒冷和缺氧侵袭着部队。谭冠三有时实在走不动,在警卫员再三催促下,有时不得不骑一阵马,下山时,路太滑,连马也不能骑,只好顺着崎岖山路往下滑。在风雪茫茫的进军途中,谭冠三望着崎岖的山路,感慨地说:“人说蜀道难,我看西藏的路就更难了!不过,在我们共产党人面前,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的!”

从昌都到拉萨1150多公里,谭冠三率领部队横穿藏东北草原,翻过连绵横亘终年积雪的一座座大雪山,淌过无数条寒冷刺骨的冰河。19511024,英勇的18军终于到达拉萨。全军官兵高声欢呼着,挥舞着红旗。看到这场面,谭冠三眼眶也湿润了。他后来在回忆这段历程时说:“头上没有敌机,后面没有追兵,除此之外,进藏比长征还艰难啊!”

建设西藏:世界屋脊建奇功

部队进藏后,谭冠三牢记中央确定的“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原则,他集几十年政治工作经验,深知在西藏的特定环境下,坚决、准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的重要性。他与张国华等军领导一起研究制定了《进军西藏守则》发给部队,反复深入进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教育。

为了部队在西藏站稳脚跟,谭冠三决定开荒发展生产。拉萨西郊有个地方叫罗堆林卡,一半是沙,一半是荆棘,从没人种出庄稼来。部队买下这块地,决心开垦。19511125,谭冠三扛着铁锹,率领军直机关的干部战士投入垦荒。这就是人民解放军进藏后建立的第一个农场——八一”农场。谭冠三亲任农场第一任党委书记兼场长。

垦荒部队缺少工具,谭冠三向设在甘孜地区的部队后方司令部求援,谁知大雪封山,后方运输线路被切断。他不得不向中央汇报。中央决定从印度购买一批十字镐,由亚东口岸运到拉萨。这是建国后我国和印度进行的第一次边境贸易。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战士们披荆斩棘,开垦出荒地2300多亩。

荒滩开垦出来没有肥料,谭冠三又亲自带领警卫员和秘书把拉萨城区大量的垃圾、牛角和骨头挑进新开垦的荒地。他说:“这些都是好东西,烧成灰是最好的肥料。”

第二年春天,谭冠三和战友们播撒了种子获得了丰收。秋收时节,谭冠三特意邀请了西藏的爱国上层人士和妇联、青年联谊会的男女老少,到八一农场参观。其中,有阿沛·阿旺晋美夫妇;有饶格夏夫妇;还有达赖喇嘛的母亲等。八一农场附近的藏族群众也闻讯赶来参观。这不仅大大鼓舞了藏族人民建设家园的信心,而且让西藏上层朋友和广大群众通过丰收果实,看到了解放军帮助西藏人民发展生产,建设边疆的信心。

1952年,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由驻藏部队负责康藏西线筑路工程。谭冠三不顾高原反应,整天扑在工地上,和筑路部队的干部战士同吃同住。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还动员了l万多名藏族民工参与筑路工程。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谭冠三和筑路部队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不畏风险,餐风卧雪,打通了一段又一段艰险道路。195411月,康藏公路竣工。这条公路全长2416公里,平均高度在海拔4000以上,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这其中不知凝聚了谭冠三多少心血和汗水!

西藏平叛:瓦解千年封建农奴制

对西藏发生重大影响,对谭冠三一生也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件事是1959年的西藏平叛武装叛乱。

195926,达赖喇嘛提出要到西藏军区礼堂观看解放军文工团的演出。当时的中央政府驻西藏代表、中共西藏工委书记张经武,西藏军区司令员、西藏工委第一副书记张国华都在内地养病。作为中央政府驻西藏的代理代表、西藏军区政委谭冠三集党政军重任于一身,他立即指示工委统战部副部长何祖荫、梁洪具体负责安排。

38,工委统战部接到通知:达赖喇嘛准备10日前来军区礼堂观看解放军文工团的演出。310这一天,一些别有用心的叛乱分子,故意聚集数百名妇女围住西藏军区东大门,高呼“汉人要伤害达赖活佛”、“汉人有阴谋”、“汉人滚出西藏”等口号。

面对这一突发事件,谭冠三立即向党中央、中央军委作了汇报。中央军委指示西藏军区要抓紧做好应付叛乱的一切准备工作。谭冠三连续3次以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理代表的名义写信给达赖喇嘛,希望他千万不要被蒙蔽,应该站到正义光明这一面。然而,叛乱分子认为人民政府软弱,313,以“西藏人民代表大会”的名义向各宗(相当于县)和庄园发布命令,要求18岁以上60岁以下的男人,都必须自带武器、弹药和食品,立即到拉萨来参战。317,拉萨地区的局势更趋紧张,达赖请求神谕后,换成便装,乘坐牛皮船渡过拉萨河,经山南潜入印度,彻底背叛了祖国。

320凌晨,叛乱分子公然向驻藏部队开枪后,谭冠三果断下令:要求驻藏各部队干净、彻底、全部消灭盘踞在拉萨的叛匪。22日上午9时,在强大的政治攻势和严厉的军事打击下,大昭寺的武装叛乱分子举着哈达缴械投降。接着,窝藏在布达拉宫的武装叛乱分子看到大势已去也乖乖地缴械投降。至此,拉萨的平叛斗争胜利结束,历时46小时55分钟。

后来,毛泽东主席评价谭冠三在西藏平叛中是临危不惧、履险如夷,打击了叛乱分裂分子,维护了祖国的团结和统一。陈毅元帅则赞扬谭冠三改变了西藏历史进程。因为西藏平叛后,才开始实行民主改革,千年的封建农奴制度才宣布瓦解,为民主、幸福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诞生鸣响了礼炮。

情系西藏:死为雪域献忠骨

1950年初,毛泽东主席在电报中曾指出:“入藏部队可定为三年一换,以励士气。”可谭冠三和他的战友们提出了“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口号。

1951年进藏到1962年的12年时间里,谭冠三只回过两次内地。一次是1955年到北京参加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一次是1956年参加“八大”,其余时间一直坚持在西藏工作。就是回内地他也是来去匆匆,心里惦记的还是西藏。参加“八大”后,他带回西藏的是几大箱菜籽和花种,没有给夫人李光明买一件新衣服。身边的工作人员觉得老首长也太过分了一点,私下嘀咕了几句。这些话传到李光明那里,她倒很坦然,说:“他的心里除了西藏,还是西藏,哪里还想得到我这个老婆。他有一大心愿:要把万里雪域高原的荒山野岭变成花果山,要把西藏建设成一座大花园。固然那些花花草草,比我重要得多了。”

李光明太了解丈夫了,冠三在西藏高原戌边整整12年,经受了多少风风雨雨,熬过了多少艰难困苦,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按照规定,干部可以回内地休假。可谭冠三在西藏工作12年中,很少休假!19594月下旬,谭冠三奉命到北京汇报工作,中央考虑到谭冠三的身体情况,让他在内地休假,而且特意让他的夫人李光明陪同。这是入藏10年来,谭冠三第一次回内地休假。新中国成立11年了,这是他全家人第一次团聚。一家六口团聚,非常高兴,拍了一张“全家福”,纪念这次难得的团聚。没有想到,这是他们全家人第一次团聚,也是唯一一张全家福。

1962年底,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结束不久,谭冠三因劳累过度,高血压引起眼底出血。党中央毛主席决定让他回内地治病、疗养。他这才怀着深深的眷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西藏。

谭冠三虽然离开了西藏,但心还在西藏。他无时无刻不在关心西藏人民,关心在藏工作的同志,关心西藏的建设事业。西藏的同志去看望他,他很少谈自己的病,总是问这问那,要他们详细汇报西藏的情况,他为西藏的每一个发展进步而高兴。196611月,谭冠三被任命为国家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党组书记,主持最高法院日常工作。可他不断受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中央再次考虑他的工作安排时,他说:“我怀念西藏,想念西藏的部队和人民。如果中央要给我安排工作,我还是想回西藏去。”

西藏的同志也想念谭冠三。1977年,一批原18军和西藏军区的老同志联名写信,邀请他回西藏看看。他夫人李光明乘飞机到了成都。由夫人李光明中途患病突然瘫痪,他便让夫人李光明留在成都养病,他自己毅然登上飞机,飞向他魂牵梦萦的雪域高原——西藏。

谭冠三从西藏返回成都后,夫人李光明的病情尚未好转,他自己却因高血压加之西藏之行引发脑血栓也住进了医院。当时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和聂荣臻十分关心他的健康,不少同志到医院探望。谭冠三病重期间,对党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要把他的骨灰埋在西藏。他一再叮嘱家人,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不要修墓,不要立碑,就埋在拉萨“八一”农场的苹果园里。他说:让我化作肥料,最后为西藏人民作点贡献。

198512684岁的谭冠三将军与世长辞。1986729,谭冠三的儿子谭戎生护送父亲的骨灰到拉萨。遵照谭冠三将军生前的遗愿,将骨灰安放在拉萨西郊的“八一”农场苹果园里。谭冠三将军实现了进藏之初向党、向祖国人民作出的诤诤誓言。将自己的一切溶进了西藏这块热土,溶进了藏族同胞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