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阅览:  日期:2009-10-25

 

 

20091017,厦门迎来了解放60周年纪念日。对于那些曾经亲历和参与厦门解放的离休老人来说,回忆当年那惊险而又难忘的画面,犹如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依然清晰印在脑海里。

                       胡冠中:电讯室主任转身已是接管先遣队员

离休老干部胡冠中, 早年参加了闽中地下游击队,是位地下党员,厦门解放时,他是当年接管厦门的先遣队成员之一。解放前,胡冠中在厦门《星光日报》任电讯室主任,开展秘密的地下工作。《星光日报》是厦门一家进步的民办报纸,胡冠中经常利用工作上的便利,让自己的部下抄收新华社的电文稿,发在《星光日报》上。

19496月初,胡冠中受组织指派,前往解放区接受任务。临离开厦门时,他特意把电讯室的钥匙交给一个自己信任的年轻部下,并一再叮嘱他要看护好电讯室的器材。由于不便透露身份,离开厦门时,他在同事面前还谎称去香港旅游结婚。9月下旬,胡冠中来到了刚刚解放的泉州。

19491010,厦门市委在泉州成立接管厦门先遣小组,因为胡冠中长期在厦门从事地下斗争,情况熟悉,组织上让他参加了接管先遣小组。

17日中午,胡冠中和接管先遣小组一行到达嵩屿,晚上来到了鼓浪屿。18日早上,他们一行分乘小舢舨从厦门水仙码头上岸,来到位于当时设在虎头山的国民党警备司令部集合。此时,昔日这个专门与地下党作对的国民党机构,早已人去屋空。当先遣队员到齐之后,领导开始分派任务。由于胡冠中原先在《星光日报》工作,对新闻单位比较熟悉,被安排负责新闻单位的接管先遣工作。先遣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去原先国民党时期的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宣布厦门解放,让他们做好本单位财产的保护工作,等待解放军接管。

胡冠中第一站便回到了原先工作过的《星光日报》。此时,《星光日报》的社长早已离开,只留下一个总经理在负责。胡冠中首先找到这位昔日的上司,要求他做好报社的管理工作,等待解放军的接管。

开始,面对昔日的下属用命令的口气跟自己说话,总经理还有点不服气,流露出不悦的口气冲着胡冠中问是谁派来的。胡冠中从他说话的口气中,知道他心里对自己这个下属有点不服气,便用非常严肃的态度对他说:“我现在不再是《星光日报》的电讯室主任,而以厦门军管会先遣队员的身份与你讲话。”接着便向他宣布接管命令,要求他做好报社各种财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等候解放军来接管。这位总经理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昔日身边的下属竟然早就是地下党员。听到胡冠中说是代表厦门军管会,他只好一个劲地点头答应。接着,胡冠中又来到电讯室。原先自己手下的员工看到他重新出现,而且是穿着游击队员的衣服,个个显得惊讶。管理电讯室钥匙的那个小伙子见胡主任回来,赶紧迎上来把钥匙递给他。胡冠中便告诉他,自己不再是电讯室的主任,而是解放军派来接管报社的先遣人员,同时向他们宣布,从即刻起,电讯室不能再抄中央社的新闻,只能抄新华社的电文稿。

原先对解放军不了解的报社工作人员还有点害怕,而今,看到昔日与自己一起工作的同事就是共产党,他们都非常高兴,原先的害怕心情消失了。

此后,胡冠中又前往设在虎园路的中央社厦门支社宣布接管令。由于该社的电台是当时厦门最先进的电台,有无线电发报,开始胡冠中还担心他们会利用电台向国民党通报消息。当胡冠中来到该支社时,该电台的台长原先在《星光日报》电讯室做兼职工作,是胡冠中的部下,当听到胡冠中对他宣布接管命令后,对方也非常配合。最后该社的电台交由了叶飞将军的十兵团使用。接着胡冠中又先后来到侨通社等新闻单位宣布接管令。

18日,《厦门日报》筹备组的成员也来到厦门,经过三天的筹备工作,22日,《厦门日报》正式出刊,原先从新闻单位接管过来的人员,除了编辑记者之外,其他电讯人员及电讯设备都留给《厦门日报》使用。

 

邱澄振:接管司法机关方知国民党法院传票人员都敲诈

解放初期,曾参与厦门司法系统接管工作的邱澄振,是闽中地下党员。厦门解放前夕,整个城市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19498月上旬,当时,在厦门大学法律系上学的邱澄振等部分地下党员,被上级党组织通知转移到南安山区闽浙赣边区游击纵队闽中支队。

经历周折到达南安岭兜闽中游击队驻地后,邱澄振被安排到石狮蚶江配合人民解放军29军,动员船工准备解放金门。后来由于情况发变化,放弃原先准备解放金门的计划,改为先解放厦门,邱澄振又被通知回泉州,到刚在泉州成立的厦门军管会报到。由于邱澄振原在厦门大学读法律,回到泉州后,被安排在厦门军管会政务部司法接管组,准备厦门解放后,负责司法部门的接管工作。

当时军管会的政务部主任是梁灵光,他们司法接管组由8名接管员组成。其中,盖诚、张清育是1938年南下的干部,为司法接管组的负责人。接管员有李金龙、李进勇、李如绥、吴华乾、黄道及邱澄振等从厦门大学转移到泉州的6名地下党员。

8月份开始,他们接管组一直安排在泉州东西巷进行接管前的各项接管方案的学习,商讨接管国民党时期遗留下来的法院工作方案。

19491017晚上,接管组成员正准备休息,厦门军管会的领导,司法部主任梁灵光突来宿舍通知他们,解放军已于当天早上进入厦门,要他们做好准备,第二天一早前往厦门做好接管工作。

1018一早,邱澄振等一行8人,在盖诚和张清育的带领下,步行从泉州出发前往厦门。到集美后,由于大船都被解放厦门的部队征用,他们只好找来一条小船渡海。邱澄振还清楚地记得,坐在小船上,国民党的飞机还在天空中盘旋。

接管组成员进入厦门后,原来国民党法院的法官和勤杂人员当天都没来上班,单位空无一人。由于接管先遣小组成员,在接管组进入厦门之前,已经向当时的国民党司法机关宣布了接管命令,分发了《解放军约八章》,让他们做好迎接解放军接管的准备,法院的工作人员全部留在家里等候接管通知。

当天晚上,接管组负责人盖诚便通知当时国民党高等法院厦门分院的留守负责人李湘宇,让他通知原来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第二天早上来单位等候接管。那天晚上,他们接管组便住在当时位于文化宫的“台湾工会”大楼。

1019早上8点,当接管组一行出现在“台湾工会”的会议厅,只见李湘宇及原国民党法院的工作人员近300人,排着整齐的队列在等候。接着,李湘宇便逐一向盖诚介绍每个人的职务和姓名,然后,由盖诚作报告,给他们讲共产党的政策。接下来,便分组进行谈话,让他们交待过去的问题。在分组交待问题过程,他们相互揭发谁贪污了多少。谁敲诈了别人,接管组的成员发现,当时的国民党法院,不但法官会敲诈别人,连送传票的一般工作人员也会敲诈犯人家属。

接管组的第一项任务是清理国民党的残兵败将。当时,原国民党厦门地方法院院长逃往台湾,其他国民党法院的遗老遗少们很多都在法律界颇有名望。根据这一情况,接管组组织他们学习。后经过审查,有的被遣送回原籍,对于那些对人民犯下严重罪行,情节恶劣的法院工作实行法办。最后经厦门市市长批准,有20多位确系没有做危害人民事情的法官予以留任。

   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筹备,19501月,厦门市人民法院成立,邱澄振被任命为厦门市人民法院第一任民事科副科长。

   吴炳南:“老海关”留守等候接管

20多年前,从厦门海关退休的老干部吴炳南,今年88岁高龄了。厦门临将解放时,他已是国民政府的海关外勤人员,负责外轮进出港的稽查工作。

他清楚地记得,194910月初,在厦门机场上班的海关工作人员给他们透露消息说泉州已经解放了,厦门很快就要被解放。由于他们对解放军并不了解,以前都是从国民党的宣传中听说“共军”就如孙悟空一样,有着七十二般变化,而且共产共妻。当时海关的工作人员,听到厦门马上解放,顿时人心惶。有些每关工作人员不明真相,听到国民党的宣传,心里害怕,便趁工作上的便利,开始搭船逃往香港和台湾。还有些海关关员是因为工资没有拿到,想趁机跟着出去领工资。1016,刚好有一艘英国货轮进港,吴炳南与几位同事一起去检查。有同事就劝吴炳南不如趁工作机会,随这条英国船只去香港,免得解放军来了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此时,还不到30岁的吴炳想到自己在厦门有年迈的母亲和一个年幼的妹妹,如果自己一走,丢下她们没人照顾,加上跑到台湾去,万一找不到工作以后的生活怎么办?想到自己虽然在国民党政府的海关工作,可自己并没有做什么坏事,只是负责外轮的检查,纯是为了赚钱养家,即使解放军来了,也不可能对自己怎么样。听了同事的劝说,虽有免费乘船的机会,他还是坚持留了下来。

1016傍晚,厦门战斗打响后,国民党军队在湖里高崎方向进行抵抗失败后,市内的敌人很快就逃离了厦门。直到17日早上,由于市民对解放军不了解,很多人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许多商店也不敢开门营业,厦门市区显得非常安静,吴炳南等海关工作人员也没有去上班,直到18日早上,他才相约去单位看看情况。当天,原来海关税务司负责人刘丛宾作为接管小组的副军代表,被派到海关负责接管前的日常管理工作,等候解放军的正式接管。

1022,厦门军管会派吴克敬任接管组组长,正式接管海关,旧海关的180多名留下来的工作人员,重新回到海关上班。此后,从原来海关工作人员中选出了15名年轻,而且家庭背景可靠的人员成立了海关工会组织,负责海关的行政管理工作,吴炳南被选为工会的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