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杨成武的几次面授机宜

阅览:  日期:2010-08-17

      杨成武,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先后担任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自1929年参加革命起,就追随毛泽东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他对革命事业和毛泽东同志至真至诚,赤胆忠心,深得毛泽东的信赖和器重。毛泽东多次在紧要关头,委杨成武以重任并面授机宜。
初见毛泽东,15岁的杨成武说:“我们一起缴过民团的两次枪!”
      杨成武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是在1929年3月中旬。在此之前,带领杨成武参加革命的张赤男多次讲过毛泽东的故事。参加暴动后,为了躲避反动派的反扑,杨成武跟着部队进入闽西绵延的林海之中。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杨成武十分天真地想:我们闹暴动的事儿,毛泽东、朱德他们知道吗?要是能见他们一面有多好哇!
      谁知这梦想真的成为现实。一天,一个农会主席风风火火地赶到山里,兴奋地告诉杨成武,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军攻入长汀,消灭了盘踞汀州城的郭凤鸣部。这一消息对于杨成武来说真是喜从天降。张赤男立即率杨成武等人赶往长汀城。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他们几个人正在一家土豪的院子里开会,张赤男领着一个人走进来说:“毛泽东来看望我们啦!这就是毛泽东同志!”
      杨成武立刻从地上跳起来。在明亮的月光下,只见毛泽东身材高大,身穿一套灰布军装,头戴八角帽,上面缀着一个红五角星,衣领上缀着红布领章,打着整整齐齐的绑腿,脚踏一双麻草鞋。他操着湖南口音说:“听说你们也吃了不少苦,现在大家都好吗?”       “好,都好……”不知是谁回答。
      毛泽东逐个和他们握手,问话。毛泽东温暖的手握住杨成武那还有些稚嫩的手,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杨成武。” 杨成武闪着一双有神的大眼睛回答说。
      “这个名字好哇,今年多大啦?”毛泽东亲切的问道。
      “15岁。”
      “缴过敌人的枪没有?”
      “我们一起缴过民团的两次枪!”
       毛泽东把杨成武的手握得更紧,赞扬道:“好哇!真是人小鬼大嘛!”
……
       直到1935年8月,杨成武在毛泽东麾下英勇征战,虽然还有些接触,但都没有进行过正式交谈。
       长征危难之际,杨成武奉毛泽东之命率红四团为红军大部队过草地开路.
       转眼到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艰苦岁月。
      1935年8月1日清晨,杨成武突然接到军团首长的通知,说毛泽东和党中央指定他所在的红四团担任红军先遣团,要他火速赶到毛儿盖,直接到毛泽东那里去当面受领任务。
     杨成武怀着兴奋的心情,带领骑兵侦察排,飞奔而去。进入毛儿盖,就直奔毛泽东的住处。在一栋藏民小木楼里见到毛泽东。
“主席,军团首长要我来接受任务!”杨成武敬了一个军礼。“对,这一次你们红四团还是先头团!”毛泽东说:“原想要红六团去,但试了一下,没有奏效。”
      毛泽东总结了红六团没有奏效的三个原因:粮食准备不足,思想准备不充分,加上国民党反动派和藏族上层反动武装骑兵的伏击。
毛泽东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地图,对杨成武说:“要知道草地是阴雾腾腾、水草丛生、方向莫辨的一片泽国,你们必须从茫茫的草地上走出一条北上行军路线来。北上抗日的路线是正确的路线,是中央研究了当前的形势后决定的。现在,胡宗南在松潘地区的漳腊、龙虎关、包坐一带集结了几个师,东面的川军也占领了整个岷江东岸,一部已占领了岷江西岸的杂谷脑;追击我们的刘文辉部已赶到懋功,并向抚边前进;薛岳、周浑元部则集结于雅州。如果我们掉头南下就是逃跑,就会断送革命。”
      说到这里,毛泽东右手有力地向前一挥,说:“敌人判断我们会东出四川,不敢冒险走横跨草地,北出陕、甘的这一着棋。但是敌人是永远摸不到我们底的,我们偏要走敌人认为不敢走的道路。
      随后,毛泽东详细地告诉杨成武过草地可能遇到的困难。最后,毛泽东亲切地询问还有什么困难没有?
     “我们一定遵照主席的指示去做,有困难我们依靠大家想办法解决!”
     毛泽东高兴地说:“很好!”
      杨成武急忙站起来告辞。毛泽东握住他的手,说:“你赶快到徐总指挥那里去一下,去接受具体指示。去了以后,再到我这里来一下!”
      黄昏时,杨成武返回到毛泽东的住处。保卫局长邓发一见就问:“吃饭了没有?”
      经他一问,杨成武这才想起还没有顾上吃东西,而且还要走几十里路才能回到团部。邓发听了,说:“你等等。”不一会儿便端出来一个盘子,盛着6个鸡蛋人小的青稞面馒头,说:“主席说,你一天没吃饭,还要赶几十里路,吃饱了好回去工作。”杨成武狼吞虎咽地吃了两个馒头,邓发说:“这是毛主席的一顿晚饭。”
      杨成武说:“那我怎么能吃主席的晚饭?”
      这时,毛泽东走过来说:“你一定要吃饱,不吃饱怎么过草地?”在毛泽东的催促下,杨成武才又吃了一个馒头。
      毛泽东用慈爱的目光看着杨成武,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好,没有别的事了,祝你们顺利完成任务!”
      杨成武离开毛儿盖,连夜赶回驻地。
     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8月21日清晨,红四团肩负着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期望向草地进军了。在没有道路、没有人迹、没有山石和树木的沼泽地里整整滚爬了6天,终于像毛泽东所期望和预料的那样胜利地闯过了草地,开辟了红军北上的道路。
许多年后,杨成武为这段经历写下—副联语:“绿草掩泥潭,征途艰险,三军踩开一条路;白云藏风暴,任重道远,统帅帷幄万里程。”
大战之际授机宜,杨成武解放战争打硬仗建奇勋
       1948年10月3日,毛泽东再次召见杨成武。杨成武随同聂荣臻一起到达西北坡毛泽东的住处。在座的还有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人。
      见面后,毛泽东拿起一份电报让他们先看看。那是中央1948年7月22日发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并转告东北局的电报。正是这份电报,导演出后来著名的辽沈战役。
      接着毛泽东又递给他们第二份电报,这是中央1948年7月30日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电报指出: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全部或大部歼灭范汉杰集团,然后再向承德、张家口打傅作义。这一份电报使前一份电报进一步具体化,特别是把攻打锦州明确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看完两份电报,毛泽东先问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意见,然后站起来,伸出两个指头,说:“晋察冀野战军7个纵队,现在改组为华北野战军第二、第三两个兵团。第三兵团由杨成武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天焕任副政治委员。”然后面对杨成武说:“你们准备进军绥远,开辟新的战场,配合东北作战。任务是把傅作义的嫡系部队拖在平绥线,调动他们向归绥、集宁、张家口转移,使华北的敌人不出关、少出关。与此同时,第二兵团一部在北平、张家口一线配合你们在绥远的作战。必须在20大内完成一切准备。”
      毛泽东提醒杨成武说:“这不是当年在毛儿盖过草地,那个时候你带1个团,不过2000人。现在是个兵团,4个纵队,还有骑兵师、地方武装、上万的民工。10多万人都要吃饭呀,能说没有困难吗?”接着毛泽东又谈了有可能要遇到困难和注意事项,最后他看了看表说:“你们今天就不要走了。就住在这里,还可以和恩来谈一谈。只要你们把今天的内容在全休指战员那里都落实了,或者基本上落实了,我看就没有什么问题了,你们就能在绥远站住脚。
      接着,中央首长又你一言,我一语地谈了起来,棚屋里热闹非常。杨成武一边听一边作记录。毛泽东连部队的鞋子、棉衣等问题都想到了。他指出,行军要分若干路,战斗没有打响以前要注意隐蔽,越是接近绥远,越要尽可能地夜行昼宿。
      这天夜里杨成武和聂荣臻住在一起交谈了很久。杨成武考虑到这次任务重大,又没有配副司令员和参谋长、副参谋长,提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的职务,最好由两个人担任。由于后勤供给和支前主要靠晋绥地区,于是,他向聂柴臻提议,由晋绥分局书记、晋绥军区政治委员李井泉来当政治委员。
      第二天吃过早饭,杨成武、聂荣臻和周恩来一起向毛泽东谈了请李井泉当政治委员的意见。毛泽东听后,说:“这个建议很好,就这么办,马上下命令,要李井泉在朔县等第三兵团的部队。”
      毛泽东这次谈话,给杨成武留下极强烈、极深刻的印象。毛泽东的军事天才不仅表现于用兵如神,可随心所欲地指挥与调动敌人,取得战场主动权,同时也表现于注重平凡的琐事。那是伟大的平凡。
临战祝酒寄深情,杨成武抗美援朝奏凯歌
      1951年5月下旬,在杨成武领导的第二十兵团准备开赴朝鲜战场的前夕,毛泽东找杨成武去谈话。接到电话,杨成武迅速从天津赶到北京。同他一起去的还有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南生。
      在中南海丰泽园落座后,毛泽东高兴地说:“我听恩来、荣臻说你们兵团已经做好了入朝的准备,这很好。”
      杨成武向毛泽东报告说:“指战员的士气很高,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都表示不怕牺牲,要多打胜仗”。接着,杨成武简要地汇报了部队的概况。
      毛泽东说:“是的,我们要有准备,思想的准备,物资的准备,再打它几个胜仗。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要继续在全国进行抗美援朝的宣传”。
      毛泽东在谈到朝鲜战争时说:“目前,中朝军队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从鸭绿江边打到了‘三八线’附近,收复了朝鲜北中部领土。双方已转入了战略对峙阶段。如今,美国开始了一点谈判的意向,这是件不容易的事,说明了我们的仗打得不错。美国已经意识到光靠战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其实,我们并不想打仗。我们多么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建自己的国家呀,既然敌人肯坐下来同我们谈判,我们当然同意。不过,敌人也很有可能利用谈判搞点名堂。我们军队的同志,头脑要清醒,不能有速胜的想法。5次战役都证明了即使一次包围了敌人1个师或者1个团,也是很难歼灭的。现在我们要做长期准备,争取早日结束战争。我们今后的方针是持久作战,积极防御,在进行军事和政治两方面斗争的同时争取和谈,以打捉谈……”
杨成武保证坚决按主席和军委的指示办。
      毛泽东点点头,继续说:“敌人是不会轻易认输的,所以还得准备打它几仗。现在中央已经决定,今后要‘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你们这次去,对部队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杨成武代表第二十兵团指战员向毛泽东表示:“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男儿坠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决不辱没京津卫戍部队的光荣称号。
      时间将近正午,他们走过颐年堂。只见院子里搭着一个简易席棚,席棚下的荫凉里有一张木质方桌,桌上已经摆好了碗筷饭菜。
“你们的兵团就要入朝作战了,这顿饭算是为你们饯行吧!”毛泽东领着杨成武和张南生向餐桌走过去。”
      桌上有几碟家常菜、一瓶红葡萄酒和几个高脚酒杯。毛泽东举起一杯酒,说:“我敬你们一杯酒!”
杨成武起身来说:“主席,应该是由我们来给您敬酒。”
      “不,我来给你们祝酒!祝你们到朝鲜,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共同打胜仗!”
      “我们一定坚决完成任务!”说着,杨成武将酒一饮而尽。
       饭后,杨成武向毛泽东告别,离开了中南海。
      这天深夜,杨成武回忆着毛泽东的教诲和他对出征部队指战员的期望与关切,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思绪联翩,竟夜难寐,禁不住披衣伏案,写诗一首:“如火电令催东征,领袖召见紫禁城。一席妙语明方略,三杯美酒寄深情。热血滚滚翻激浪,豪气漫漫贯长虹。不负主席不负党,此去誓将敌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