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日福师学生的地下斗争

阅览:  日期:2012-05-02

          1939年正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抗日时期,福建省会福州沦陷了,很多沦陷区学生只好到位处偏僻地区的福安县穆阳镇就读省立福安师范学校(简称福师)。那时我党在白区采取“隐蔽精干”政策。林立(烈士)、张文衡(抗大学生)两中共党员,以任教面目,在福师学生中宣传我党抗日方针,传播革命思想。当时很多同学怀着满腔热情,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接受党的教育,宣传抗日,传阅革命书刊。后被校中三青团头子陈祖勋和军事教官特务分子王仰之知晓,采取密告、监视等手段,对进步同学进行迫害。
     1940年初夏的一天,产生了震动校内外的大搜查和围捕进步同学的事件。抄出陈锦娟同学的进步日记和《西行漫记》一书,以及新四军编印的抗日宣传材料。特务分子当场把陈锦娟、李清(解放后任教)等十一位同学非法禁闭。陈锦娟被作为“重要分子”,单独禁闭一室,后又被送到驻宁德的保安队关押。但她毫无畏惧,在囚室引吭高唱抗日歌曲,表示抗议。由于敌人得不到她与共产党有联系的证据,只好作为“异党嫌疑分子”,列入“监视”的名单而释放。这场闹剧充分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真面目。
  1945年夏抗日战争胜利了。国民党政府在美帝支持下,一面与中共代表谈判,一面准备内战。蒋管区学校学生掀起了反内战、争民主的学生运动。这时,进步同学陈子英、温汉钦在同学中宣传革命思想,组织“读书会”,创办《洪流》墙报,开辟《天下大事谈》专栏,组织时事研究会,讲谈国内外形势,吸收进步同学参加时事座谈会,引导大家认清形势,明确方向。
    1947年初,中共闽浙赣省委为了加强敌后城市工作,派林立(原福师教员、城工部闽东工委第一任书记)和关平山(城工部闽东工委第二任书记),先后来福师发展新党员。他们及时发现有一批同学,向往民主进步,入党的愿望极为强烈。先后发展陈子英、温汉钦、陈式山、孙子清、高定静、王建勋、黄梅卿等同学入党,成立党支部。从此福师的学生运动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蓬勃发展。正如陈子英在入党后第一天,在他的日记上激情地写着一句:“入党是我新生命开始第一天,只有党才能孕育我走向光明的明天”。这就是一位革命烈士入党时的豪言壮语。
  1946年下半年,内战全面爆发,蒋管区人民又陷入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福师同学生活极端困难,当地米商与反动势力勾结,以霉米充当好米,供应学生,并克斤扣两。他们的罪行被同学们发现,并搜出装有水银的私秤,当场公示于众。师生们闻讯极为气愤,纷纷向米商问罪交涉。奸商不但不妥善解决,反而殴打同学,更加引起大家愤怒。徐文俊、颜寿端两同学(地下党员烈士)带领一大批同学围攻该店,要其交出凶手。而这些反动势力不但不理,反而诬陷同学是“聚众闹事”,以所谓违反“戡乱时期治安条例”为名,带领武装人员闯入校内要抓“肇事分子”。校党支部立即把斗争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开展反迫害斗争,以学生会名义宣布罢课,并通电全国。一场反迫害怒火燃烧全校,轰动全省。反动派只好请“国大代表”林某出面调停,公开认错,赔偿医疗费,事态才暂趋平静。
    同学们通过这一场合法斗争,进一步认清反动派的本质,要求民主、要求进步的同学越来越多。党支部及时总结这次斗争的经验,“只要大家团结一致,一定都能取得斗争的胜利”。同时又吸收一批积极分子入党,壮大党的队伍。从此,福师的学生运动,在党的领导下又进一步蓬勃发展,正似“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1939年至1949年这十年,正处于中华民族神圣的抗日战争和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福师母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150多位师生参加了党的组织,其中有林立、陈子英、陈锦娟、陈廷藩、温汉钦、徐文俊、颜寿端、黄永炽、施均民、叶定波、林越、甘代兴十二位烈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闽东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解放后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被誉为“革命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