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田情深墨趣浓

阅览:  日期:2012-06-15

周恩来总理生前对李为的书法曾作过勉励和期待。大收藏家、艺术鉴赏家张伯驹和诗人兼书法家、曾担任中国楹联学会会长10年的魏传统将军生前对李为的人品与书品也曾作过很高评价。2001年《古代兵书名言——李为书法》作品集出版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看了书稿,也曾挥笔作了“李为同志的法书实可钦佩”的批注。但当人们问及李为书法成功的经验时,他总是很谦虚地说:“我只是有一点浅薄的收获,不作称道。”

李为,1941年12月生于河南虞城县芒种桥乡谢营村一个贫农家庭。祖辈世代以农耕为生,家境贫困,入不敷出。父亲常给地主家做长工、打短工,挣得一斗半升,以补贴家用。其兄上私塾时,只有五六岁的李为,曾跟着哥哥去旁听。本村有个老学究刘崇德,人称小秀才,其书法在附近十里八乡远近闻名。李为从小好学写字,便常去求教,跟刘老先生学写字。刘老见小李为聪慧机灵,自觉他日后会有出息,就手把手先教李为描红,后教李为临帖。为报答刘老先生的教诲之恩,小李为常帮刘老先生干些打水、推磨之类的杂活。每到春节,刘老先生为乡邻亲友写春联,李为就在旁边磨墨叠纸,仔细揣摩刘老先生的运笔和章法。李为学得用心,书法大有长进,两年后也能为邻居写春联了,10多岁时就饮誉乡里。

1957年,李为考取虞城县中学,三年初中的课余时间,他始终没有间断练习书法。1960年,李为以品学兼优初中毕业,校长要他留校任教。此时正值部队征兵,李为毅然投笔从戎,应征入伍。

李为参军后,先后在县兵役局、军分区、河南独立师、第17军、河南省军区独立第一团任政工助理员。1962年因工作成绩显著,被选送到信阳步兵学校深造一年。步兵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第1军当兵代职。后来调任武汉军区干部部干事,他工作勤快细致,并认真钻研干部工作业务,工作效率高,完成任务出色,经常受到领导夸奖。

李为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如鱼得水,勤学苦练,军政素质逐步提高。尽管工作很忙,他还是挤出时间练习书法。参军后的10多年里,他是下了真功夫的。李为最初是以九宫格临唐楷,主要学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欧阳询的《九成宫礼泉铭》《道因法师碑》。继而学米芾的《苕溪诗卷》,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等。1969年,李为被总部领导发现,选调到总政治部干部部工作。生活在首都北京,就有了许多有利条件。凡军内外的重要书画展览,他都去观摩学习;京城的故宫、颐和园、天坛、圆明园等名胜古迹,他利用节假日一个一个去踏访,特别是用心观赏、临摩历代帝王的匾额、碑刻,这对增加书法理论知识、提高书写技法大有稗益。

李为在总政干部部工作期间,因其书法艺术崭露头角,曾经常被总政办公厅借用去,为上报军委、国务院和中央首长的机要文件书写信封,有时还要直接去给中央首长送文件。有一次在送文件时,李为有幸见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总理平易近人,对他的书法赞尝有加,说他年纪轻轻,就有如此功力,勉励他再接再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980年,李为调解放军艺术学院从事政治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李为潜意识里始终保持着一种求变创新的自觉性,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创新。为此,他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有计划地寻访碑林,观摩艺展,拜访书画名家,在深层次上潜心习秦篆、写汉隶,临摩各朝各体碑帖,领悟笔墨之意趣,体味丹青之美感,达到手摩心记,直至了然。李为总结学书的心得是:篆书用笔贵园,隶书用笔贵方,习篆得其骨,临隶得其肉,见骨显肉,方中见园,园中见方,方为书法之上品。

李为更注重理论研究,苦苦探索书法发展史,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学院工作期间,他经过探讨和比较,用心撰写并发表了《书法与绘画》《书法与诗文》《书法与戏剧》《书法与音乐》《书法与舞蹈》等论文,这对加深自己书法语言的理解,提升书艺的品质和格调都有不少帮助。上帝从来都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耕耘,就会得到多少收获。这一时期,他不仅创作了大量书法作品,而且书法技艺和品位都有了质的飞跃。其作品在2001年9月,参加深圳老将军书画档案专馆组织的书画大展,荣获一等奖,作品被该馆收藏。2003年2月,李为受邀参加“首届全国人权书画笔会”,其两幅作品被国务院办公厅永久收藏。2004年8月,参加秦皇岛皇威杯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大赛,荣获“中国当代百名德艺双馨书画艺术家奖”;同年9月又荣获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大展赛“终身艺术成就奖”;同年,参加《中国老年报》纪念邓小平百年华诞《永远的怀念》征文赛,荣获优秀奖等各种奖项无数。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李为深知,自己在书坛有此成就,完全是由于党的多年培养、各级领导的谆谆教导,自己理应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他经常参加各种笔会、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老年群体、为残疾人义卖募捐。

“淡泊人生,宁静致远”是李为的座右铭。他没有被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誉所陶醉,仍然笔耕不辍,执着追求。去年5月,他同时被“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和“新加坡艺术协会”聘请为副主席,他表示在有生之年,不仅要为继承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而且还要为海峡两岸和国际文化交流和发展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