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之子深情忆父亲

阅览:  日期:2012-07-12

2012326,是我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家和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吴信泉中将百岁诞辰纪念日。日前,笔者对吴信泉将军长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原副馆长吴皖湘大校作了专访。

年届7旬的将门之子吴皖湘,高大魁梧,精神矍铄,腰板硬朗,反映敏捷,举手投足尽显从军50多年的老战士风骨和本色。他凝视着照片深情回忆起父亲的点点滴滴——

临危受命  政治工作显神威

我家兄弟姐妹12人,是军中第一大家。84女。我排行第二。1942年,日军大扫荡。母亲在苏北灌云县草安村生下我后,还没有来得及取名字,就把我寄养在一位老百姓家里。他们只知道我母亲是安徽人,父亲是湖南人,就给我取了‘皖湘’的名字。8个月扫荡结束后,才把我找回去。”“建国后,父亲整天忙于工作,我上学后大都住校,对父亲的革命经历了解不多,都是妈妈和父亲的老战友讲给我听的。

我父亲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1930年加入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时期,在红3军团任参谋、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特派员、军团保卫局执行部长,参加了15次反“围剿”和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后任红15军团师特派员、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东征、西征和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的山城堡战役。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115344688团政治处主任、687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1940年随部东进冀鲁豫边区,任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2旅政委。同年5月奉命率部南下华中支援新四军,任新四军38旅政委,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先后参加高沟杨口、阜宁、两淮等战役战斗。

抗战胜利后赴东北,任新四军3师独立旅旅长兼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第6师师长兼政委、纵队副司令员。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参加了1947年东北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和辽沈战役。在冬季攻势作战中,率领第2纵队临时“前指”,指挥部队奋勇作战,连克王道屯、前后温家台等地,生擒国民党军新编第5军军长陈琳达和195师师长谢代蒸。1949年任四野39军政委,率部参加了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进军中南,一路连战连捷,先后解放柳州、南宁等大城市,把胜利的红旗一直插到祖国最南部的边陲重镇――镇南关。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我父亲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八路军115344688团,他任团政训处副主任。9月中旬,父亲率部参加了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坂垣师团第21旅团。此后部队恢复政治委员制度,父亲改任688团政治处主任。

19382月,344旅奉命由石家庄南下增援晋东南,配合129师粉碎敌人的
“九路围攻”。此时,687团团长张绍东、参谋长兰国清,在敌特拉拢策划下,引诱威逼13营部分不坚定的营、连干部和团部警卫、侦察、通信人员近百人携械叛逃,造成令人痛心的“张、兰事件”。事件发生后,旅政委黄克诚立即指派父亲率688团一个营前去追赶,追了一昼夜没能追上。

687团是徐海东等同志创建和指挥的红25军的主力之一,是一支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张、兰事件”的发生,不仅给这支部队造成严重损失,而且给整个部队带来恶劣影响。为及时稳定部队情绪,师部决定调整687团领导班子,由田守尧任团长,我父亲任政委,何振亚任参谋长,李雪山任政治处主任。父亲临危受命,深知肩上的责任。他立即召开军政委员会,朱总司令和黄克诚政委亲自到会讲话。按上级指示,我父亲和田守尧将部队拉到长治县西南地区整顿。

整顿前,我父亲和团里主要领导进行了深入调研,找干部逐个谈心,掌握思想情绪,统一认识。此后召开全团干部大会,宣布张、兰等人的叛逃罪行,指出“张、兰等背叛革命,无损于党的革命事业,也无损于光荣的687团。”我父亲向大家表明,决不另眼看待其他干部,号召共产党员和全体干部坚决与“张、兰”划清界限,保持和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把687团建成一支能征善战的好部队。接着几次召开全团军人大会,深入揭发批判,肃清消极影响,士气为之大振。我父亲又抓狠部队组织建设和纪律、作风整顿,选拔忠于党能打仗的优秀干部接任空缺的营、连指挥员,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开展田径、篮球和歌咏比赛等文娱体育活动,使部队焕发了昂扬向上、生动活泼的景象。

19384月,受到129师打击的日军108师团,由长治向道清路撤退。344旅首长命令687团设伏打击敌人。吴信泉觉得这对经过整顿的部队是个极好的考验。他和团长率部迅速赶到长治与高平间的张店埋伏,严阵以待。日军师团庞大,他们决定打其“尾”部,待其后卫一个营进入伏击地,指挥部队猛打猛冲,日军毫无招架之力,歼敌300余人。张店之战打击了敌人的气焰,重振了687团的军威。

 

英勇善战  朝鲜战场展雄风

父亲打了一辈子仗,最出色的是在朝鲜战场,他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打了一个个漂亮的歼灭战。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父亲任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军长、中朝联军西海岸指挥部第二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和政委。率部参加了第1至第5次战役和历时1年的阵地防御作战。在第1次战役中,奉彭司令员命令,我父亲率39军赶往云山阻击韩1师北进。111,云山地区大雾弥漫,周围的森林又突燃大火,浓烟烈焰飞腾,能见度很差。原定于当晚7时半发动总攻,下午5时许,前沿观察员发现云山守敌调动频繁。父亲判断韩军要逃跑,于是命令部队提前发起进攻。39军以116师的3个团担任主攻,勇猛地向云山扑去。在漫山遍野的军号和哨子声中,我军迅速席卷了云山外围阵地,然后杀入城中。一交手,才发现当面之敌竟是美军。原来美骑1师第8团已于当日早晨和韩军换防接管了云山。骑1师创建于美国建国初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很出色,是一支能打的部队。尽管如此,首次和中国军队交手,美军无法适应惨烈的近战,手忙脚乱,很快就被冲垮了阵地。39军四面攻入了云山,将骑8团和韩1师留守的一个团打得四分五裂。云山之战39军首战告捷,共毙伤俘敌4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击毁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缴获飞机4架,击落3架。战后,39军受到彭德怀司令员通的令嘉奖。

将军一战惊天下。彭德怀由衷地感叹道:“美军骑1师从未吃过败仗,如今败在我们39军的手下了!”毛泽东则以他特有的幽默评价道:“实践证明,美军不可怕,纸老虎毕竟是纸老虎嘛!”云山之战更在西方军界引起强烈的反响。美骑1师师长盖伊少将,不得不怀着沉痛的心情,咽下了这杯苦酒。

在第2次战役中,39军从正面攻破了美25师的防线,一路南推。在上草洞地区,39军部队喊话迫降了一个美军黑人连,创造了朝鲜战争中的一个记录。12639116师冲入平壤,收复了沦陷49天的朝鲜首都。39军成为志愿军第一支进入平壤的部队。此役,39军歼敌1800余人。

在第3次战役中,父亲指挥39军率先突破了被韩军称为“铜墙铁壁”的临津江防线,把突破口选择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连续取得上釜谷里和回龙寺战斗的胜利。14,父亲指挥116师再拔头筹,率先冲入汉城,占领了李承晚的“总统府”。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攻入外国的首都。

在第4次战役中,39军参加东线的横城反击战。父亲指挥117师迅猛穿插,一举堵住了韩8师和美2师一个团的南逃道路。美韩军在优势炮火的掩护下拼死突围,而据守横城的美军也出动坦克和步兵向北接应。117师南敌北拒,打得十分出色。经过浴血苦战,不但顶住了敌军的攻势,还主动出击,利用夜色将美韩军分割成数段,打起了歼灭战。在整个战役中,39117师共毙伤俘敌3300余人,其中俘虏美军800余人,创造了一次俘虏美军最多的记录。

1951521,第5次战役结束。不几天,父亲接彭总电话,说志愿军司令部决定派邓华副司令员带他和首批入朝的38军梁兴初、40军温玉成、42军吴瑞林4位军长回祖国向毛主席的汇报。他们在丰泽园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毛主席对他们在朝鲜战场取得的胜利给予赞扬和勉励,并热情地邀请他们共进午餐。

返回前线后,39军在历时一年的阵地防御作战中,父亲亲自组织部队构筑了百余里的地下坑道,这些坑道能屯兵,能训练,能打仗,能生活,堪称“地下长城”。志愿军司令部推广了39军的经验。父亲率领部队依靠这坚固的坑道工事,与敌人作战,攻必克,守必坚,一年共歼敌2.2万多人,不但没丢失一寸土地,而且向敌阵地推进10公里,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取得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言传身教  清廉家风传后代

 

几十年来,父母亲言传身教,他们勤俭节约、尊敬长辈、诚实守信、善待别人的革命家风和做人美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1955年前,幼儿园和学校都给孩子们发衣服。1955年改薪金制后,不再发衣服了。我家孩子多,如果买衣服穿,经济条件不允许。于是,妈妈买了一台缝纫机,上了一期缝纫学习班。从此,妈妈开始自己做衣服。妈妈的手很灵巧,孩子多,将衣服、裤子“套裁”,能省不少布料。有一个老战友送给妈妈一顶降落伞,是白色和金黄色相间的,她用白色布给男孩子做衬衣,用金黄色布给重阳、淮阳、新阳3个女孩子各做了一件连衣裙,领口和裙边滚白色花边,战友和老师都夸孩子们的衣服漂亮。

爸爸妈妈从小就要求我们有礼貌、守规矩,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外出时,见长辈要问好,不打不闹;家里来客人时,要保持安静。抗美援朝时我家住沈阳,兄弟姐妹都住校,放寒暑假后第一件事,是开家庭会议,每个人将成绩册都交给妈妈看,妈妈表扬获得“三好”学生的孩子,并制定假期作息时间表,给3个大孩子分工:重阳负责生活,督促按时作息、洗脚、洗澡、换衣服。我负责体育活动,带弟弟妹妹玩。淮阳负责学习,督促大家做作业。

妈妈很重视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成绩册上“家长评语”一栏妈妈都认真填写,孩子的家长会妈妈都去参加。我们的成绩有高有低,她总是表扬为主,对成绩差一点的孩子不给压力,在妈妈的鼓励老师的耐心教导下迅速赶上。

周末全家在一起吃饭,爸爸妈妈没有上桌,谁也不会动筷子。我家兄弟姐妹从来没有争过吃的东西。夏天吃西瓜,重阳、淮阳总是给父母亲切两块最大、最好的。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妈妈是最重要的。1960年我参加八一足球队, 1961年重阳姐上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1963年苏宣去西安炮兵技术学院当兵,都将第一个月的津贴费全部交给妈妈,妈妈收到这份钱,心里是暖融融的,她为孩子们感到骄傲。

父亲南征北战几十年,驰骋疆场指挥作战,不仅凭他的聪明才智和敢打硬仗、大仗的大无畏精神,还靠他高度的革命事业心。认真和细致的工作作风是父亲的一大特点。受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立志要做父亲那样的人。1959年我初中毕业,那年16岁,进了八一足球队,我身高180,身体素质好,加上刻苦训练,进步很快,我从少年队、青年队一路打到一线队,从替补队员到主力队员,19641965年连续两年评为全国优秀射手。1969年因林彪“一号命令”,撤销八一体工大队编制,队员大批转业,我要求到38军锻炼,在某连任指导员。我以父亲为榜样,以连队为家,扎实抓思想工作和组织建设,把一个一般性连队跃升为先进行列,连续三年被评为“四好连队”。1973年,恢复体工队编制,我奉调北京军区体育办公室工作,后任军区体工队副队长兼足球队队长,认真抓训练、抓作风养成,每天带领队员跑步、爬山、越野,1989年“动乱”期间也没有影响训练,比赛成绩显著,受到军区领导的表扬,我荣立三等功2次,足球队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