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易思玲:父爱助我射下奥运第一金
阅览: 日期:2012-09-25
她成名甚早,进入国家队至今短短三年时间,就已经包揽了全运会、亚运会、世锦赛和奥运会的全部冠军;她冷静沉着,有着超强的比赛掌控力;她开朗活泼,曾经是个让爸爸头疼的“淘气包”。她就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首金得主---易思玲。昔日的“淘气包”渐渐成熟了,她说,父亲一直是她最坚强的后盾,没有父亲的理解、开导和鼓励,就不能成就自己实现大满贯的辉煌。
骥遇伯乐,显露天赋,父亲送我踏上射击之旅
1989年,易思玲出生于湖南桂阳县,父亲易泽军、母亲欧阳桂凤都是下岗工人,在桂阳当地经营一个小饭馆,三个子女中易思玲排行老大。因为出生的时候正值立夏,所以取名为易夏红,易思玲是她自己后来改的名字。易思玲从小活泼好动,喜欢唱歌、跳舞,爱玩爱闹。小时候的易思玲常拉着刚从饭馆里忙活回来的父亲看她表演节目,又像假小子一般迷上了跑步。这让父亲易泽军颇为头疼,他觉得女儿不适合做田径运动员,所以,有时也向女儿“泼泼冷水”:“你这么瘦小,跑步能赢得了几个?要找自己擅长的、喜欢的科目去学习。比如你跳舞,如果不出众,只能是给别人伴舞。”易思玲听了,也不顶撞,只是学校一有了相关活动,她依然我行我素,积极报名参加。
整个小学阶段,易泽军并没有发现女儿有过人的天赋,通常都是女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怎么“疯”就怎么“疯”。直到2001年,在易思玲读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随着一个陌生人的到来,易思玲的人生改变了。这天,体校射击教练龙寿柏到桂阳挑选“苗子”,发给班上每个小同学一个专用的“平面”,然后让大家从下到上叠子弹壳----这是射击选才中测试身体稳定性的常见方法。当时多数的同学只能叠3个,而易思玲初试身手就叠了7个。
龙教练大喜,忙联系易思玲的父亲,希望易思玲能进入体校学习射击。易泽军听说自己的女儿竟有如此“天赋”,大喜过望。为了慎重起见,在与龙教练会面之前,易泽军先征求了学校一位老师的意见,这位老师告诉他,“还是让孩子多读点书好,搞体育弄不出什么名堂。”易泽军又征求女儿的意见,易思玲说:“爸爸,我喜欢射击,射击很有意思。” 易泽军一时乱了主意,看着女儿激动的神情,他犹豫了,易泽军决定与龙教练好好谈谈。交谈中,龙教练告诉易泽军,易思玲是个学射击的好苗子,稳定性非常好,他对易思玲信心十足。此时,易泽军仿佛也看到了女儿的美好前景。他当即拍板,决定让女儿学习射击。并对龙教练说:“教练,你要带,就把我的女儿带成世界冠军!”没过多久,易思玲就进了体校,是易泽军亲自送过去的。
龙教练果然没选错人,而易泽军也没有看错女儿,2002年9月,13岁的易思玲在湖南省第九届运动会上,崭露头角,和队友一道夺得乙组队赛女子步枪卧射第六名,女子步枪3×20、女子气步枪40发第四名; 2003年8月,在湖南省青少年射击比赛中,易思玲又获乙组女子标准步枪3×20个人第二名、乙组女子气步枪40发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
遭遇逆境,欲弃射击,父亲激励我转身重返赛场
因为成绩不俗,2004年,湖南省体校向易思玲抛出了橄榄枝。这一步对她来说,是上了一个更高的阶梯;但对父母来说,经济负担更重了。到省体校后,易思玲花费大,仅买一套射击时穿的服装就要四五千元,加上食宿费、训练费、买子弹的费用等,对于开小饭馆的易泽军来说,真是天文数字。更要命的是,易思玲到了省体校后,竟适应不了那里的环境。半年后,她偷偷溜回了湖南桂阳的老家,死活不愿去学校了。
对女儿的这一举动,易泽军心里又气又急。他气女儿不懂事,竟会把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当儿戏。易思玲觉得,在湖南老家很多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伙伴都去广东打工了,每月都能补贴家用,而自己却让父母日夜操劳,承受她高额的训练费用。易泽军知道女儿的想法,他极力劝说女儿重新回去训练。然而,两人各说各理,互不相让。就这样,易思玲在家呆了一个多月,有一次易泽军说了她几句,好强的她竟然负气出走,结果没走出桂阳县城就遇上了抢劫。家人四处找寻,爷爷还为此被摩托车撞断了腿。好在易思玲总算被找回来了,看着受伤的爷爷,易思玲伤心哭了很久。
这一个多月,对于易思玲来说是生命中最为幽暗的时光,当她看到爷爷受伤的双腿,她开始责问自己,为什么要让疼爱自己的家人担心、受伤?究竟该不该固执地放弃射击训练,该何去何从?易思玲很困惑。
父亲易泽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期待着事情的转机。果然,不久命运又一次向易思玲伸出了橄榄枝。广东省珠海射击队派专人“登门求贤”,力邀易思玲去广东发展,并承诺她日后训练的所有费用及食宿费均无需家人负担。这时的易泽军兴奋极了:“女儿啊,这样的条件多难得啊,千万不要再犹豫了!”。易思玲听了父亲的话,重新鼓气勇气,披上了珠海队战袍。
南下广东,成了易思玲射击生涯的转折点,她不仅很快就在珠海队中显示出了高人一筹的实力,2007年还被广东省射击队看中并招入队中。2008年底,国家射击队开始为伦敦奥运周期储备苗子,从事射击不到6年的易思玲又进入教练组法眼,被招到射击名将张秋萍门下,主攻
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易思玲再战赛场,原来是“体育盲”的易泽军,自女儿参加全国比赛后都开始关心体育赛事了,回家首先要看的就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尤其对射击比赛的各项赛事日期了解得一清二楚。那时,易泽军坐在电视机前看直播,生怕女儿“怯场”,心里特紧张。当时,易思玲参加了
荣誉背后,压力重重,父亲助我成就射击大满贯
易思玲一发而不可收,在2010年初的慕尼黑世锦赛上,当时年仅21岁的她在这个国际射坛最高舞台上异军突起,最终打出令人叹服的505.6环,将德国老将费什福特在2008年5月创造的世界纪录提高0.6环,这样的进步在以精细著称的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比赛中“这块金牌必须拿下!”“这场比赛需要开门红” ……那一刻,她才体会到,原来手中的枪打出去,会有这么多的附加意义;“得”和“失”之间,往往就取决于最后时刻的几发子弹。原本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开始变得心事重重;从此,每当大赛临近,能平静地睡个好觉,就成为一件特别奢侈的事情。她开始主动躲开记者的采访,开始回避与杜丽的比较……易泽军在与女儿交谈中发现了女儿的异样,他开始给女儿“上课”,还特意为女儿搜罗“催眠”食谱,以求缓解女儿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