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 道 卫 士

阅览:  日期:2013-04-10

全国政协委员、军委原铁道兵副政委、开国少将郭延林,是13岁参加赣西农民起义的红军老战士。在他70余年革命生涯中,有40多年是指挥部队抢修、抢建铁路,是一位功勋卓著的铁道卫士。

谈起那段战争年代的往事,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将军,依然记忆犹新……

小暴动队员遇当上工程兵

郭延林,191411月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城西北栗山郭家村。他6岁时母亲去世,10岁那年,父亲送他去学裁缝,从小挨打受骂。

老将军回忆道:吉安是革命圣地,1923年就有了党的地下组织。19284月朱德和毛泽东率领红军会师井冈山,在郭延林生活的小山村里也流传着朱毛领导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那年春夏之交,郭延林的表兄刘和带着几个陌生人,到他家与父亲搞农民暴动。9月上旬,郭延林的父亲和表兄领着村里几十个男人,手持大刀、土铳、棍棒等向王家村奔去,郭延林悄悄地跟在他们后面。在与其他村的人汇合后,三四百人的队伍一进村就立即包围了一座祠堂,把几个正在里面“祭九的”地主老财抓起来游街批斗。暴动成功后,成立了桥上村乡苏维埃政府,父亲被推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我也参加了儿童团。

19291月,一支国民党部队袭击了乡苏维埃政府,郭延林的父亲和几个乡农民协会干部被捕,两个月后惨遭杀害。敌人还扬言要“斩草除根”,到处抓捕郭延林,他只好躲到外村亲戚家。后来经表兄刘和介绍,郭延林来到阜田苏区,找到“北卢办事处”,才有了安身之处。不久,他报名参加了北卢游击队,从此正式踏上了革命征途。游击队先后参加了攻打吉安固江圩、新余、峡江、分宜等战斗,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组建成了四五百人的二十纵队,郭延林当上了传令兵。19308月,他所在的游击队配合红4军攻克了吉安城,他第一次见到了毛委员和朱军长。

郭延林于1931年加入了共青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参加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193112月调瑞金红军学校特科班学习,成为红军学校工兵第一期学员,主要学习筑城(修筑各种工事)、爆破(破坏敌人的障碍物)、架桥(作战时架设各种桥梁)等技术,19325月毕业后分配到红一军团司令部交通科任参谋。第四次反“围剿”开始后,调军团工兵连任教员,随前卫部队修路、架桥,为部队冲锋开辟道路。

在长征中,郭延林任红一军团工兵连党支部书记。他和工兵连的同志一道,先后在江西于都设渡场、架浮桥,在湘江、遵义、乌江、赤水、金沙江架桥,为确保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的封锁、横阻、追击作出了贡献。1935525,红一军团17勇士强渡大渡河成功,郭延林率领的工兵连紧随红4团突击队,在泸定桥铁索上抢搭木板桥面。面对桥头那边敌人的火力封锁和熊熊烈火,郭延林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破路修桥当先锋,援朝护路泣鬼神

抗日战争时期,郭延林先后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营长、中央党校军事研究班技术队区队长、延安炮兵学校工兵科政治协理员。1939年冬,他在晋察冀边区率部参加了击毙日军著名将领、号称“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斗。1940年,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他率晋察冀一分区三团二营圆满地完成了破坏石太线井陉段铁路的任务,切断了日军的交通,阻止了敌人的援兵,有力地配合了兄弟部队攻打井陉煤矿的战斗。井陉煤矿战斗结束后,又奉命率全营参加了攻打日军据点东固堡的战斗,并担任主攻。东固堡有日军300多人,其中还有一个战斗经验丰富、武士道精神十足的日军士官教导大队。经过3天的激烈搏杀,我军拔掉了这一据点,缴获一批军需物资。战斗结束后,郭延林率领的二营受到杨成武司令员的表扬。

解放战争时期,郭延林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三团政委、南满护路军副政委、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四支队政委,率部随野战军千里驰骋征战,做到大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确保军用物资铁路运输畅通。

194913,郭延林率部兵临滦河大桥。该桥是北宁线关内段的咽喉,平津前线总前委要求在最短时间内修复被国民党军队炸毁的大桥,确保1月底北宁线全线通车直达丰台。郭延林和支队长龙桂林等到滦河实地堪察,发现国民党军在桥下埋有许多地雷,给修复大桥增加了难度。经与支队工程技术人员及几位苏联专家反复研究比较,一致认为新桥桥高水深,河面宽,破坏严重,修复至少要2-3个月;旧桥抢修难度也很大,但可利用现有材料,在3周内修复。14,抢修滦河大桥战斗正式开始。经官兵们19昼夜轮班苦战,克服一道道技术难关,终于在123提前修复滦河大桥,使列车可直达天津、丰台,有力地支援了前线作战。随后,郭延林率部抢修了津浦线陈官屯至沧县间60公里路段,接着又提前19天抢修了平汉线石(家庄)安(阳)段211公里铁路,开通了瘫痪12年的平(京)汉铁路,使我国贯穿南北的铁路干线通车接近长江,为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此,中央军委铁道部长兼铁道兵团司令员滕代远分别给支队长龙桂林、政委郭延林等4名支队领导记大功一次的表彰。

建国后,郭延林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师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师长、副军长、军副政委,铁道兵后勤部政委,铁道兵科研院政委。

1950116,郭延林和师长刘克率部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斗。至19513月初,全师指战员头顶美机轰炸,脚踏冰雪,风餐露宿,路断修路,桥断架桥,共抢修了806公里铁路,为尽快恢复朝鲜战争初期被美军破坏的战地铁路运输,保证前线战备物资供应和我军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513月,我援朝铁道兵由前进抢修铁路转入铁路反轰炸抢修。7月,朝鲜发生数十年未遇的特大洪水,铁路桥梁遭到严重破坏。洪水过后,侵朝美军又派出大批航空兵对我铁路运输线实施“绞杀战”。我志愿军铁道兵团部队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敌机白天炸,我军晚上修,铸成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这一时期,东清川江大桥和百岭川大桥成为敌机轰炸的重点。在两个月里,敌机对百岭川大桥轰炸26次,共投炸弹9000吨,破坏桥梁总长度680。郭师第一桥梁团9连,坚守百岭川大桥阵地76昼夜。伤亡99人,全连最后只剩下40余人。但他们“人在桥在”,前赴后继,随炸随修,硬是保证了大桥通车,全连荣立集体三等功。一团一连副连长、著名登高英雄杨连第,在清川江大桥指挥抢修时,不幸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为表彰他的英雄事绩,志愿军总部追记杨连第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他生前的连队被命名为“杨连第连”;朝鲜政府追认杨连第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抢修鹰厦、包兰敢称雄,援越抗美再立功

朝鲜停战以后,郭延林奉命率部回国,又立即投入和平时期紧张的国家铁路建设。

19548月,郭延林率部投入了抢修黎(塘)湛(江)铁路的战斗。任务完成后,又转入鹰厦线的建设。1955年他在铁道兵司令员王震的支持下,在赤头坂组织实施了全线最大、全国也是第一次的大爆破。这次爆破使用炸药200多吨,削平了3个山头,爆炸土石方18万立方米,填平了相邻的深谷。爆破的成功,使部队提前两个月完成了筑路任务,并节约投资7万元,节约人力15万多工天。

1957年,时任副政委、军党委书记的郭延林参加了包兰铁路线中段公庙子至银川434公里的修建,这一线路不仅要跨越大小沟壑上千个,穿越150公里的沙漠地区,还要两次跨过奔腾呼啸的黄河,工程十分艰巨。在这里,他们建造了由我国第一次自行设计、自行修建的黄河大桥——三盛公黄河大桥。这座大桥全长682.5,由1255米下承式钢梁构成,其桥墩就用了36左右的钢筋混凝土灌桩408根,总长达15公里。为了保证按期完成任务,指战员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下也未停止施工;开春后,为防止黄河巨大的冰凌毁坏桥基,部队用炸药炸毁冰凌就达30多万立方米。

1965年,为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军委根据中越两国政府的有关协定,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工程部队,入越执行铁路保障任务,郭延林被任命为第一支队政委。第一支队的主要任务是担负河内至老街、河内至友谊关、东英至太原原有铁路的抢修和克夫至太原铁路的改建任务,里程总长554公里,占当时越南北方铁路总里程的56.7%。在越期间,郭延林和他的战友们又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受到中共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1967年大年初一上午10时许,越南胡志明主席乘车来到一支队63团指挥所。随同胡主席一起来的,还有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素友,中央委员、河北省委书记黎克俊等10余人。所郭老回忆,胡主席下车后,一边同他握手,一边说:“你们辛苦了,向你们拜年!”胡主席在接待室坐下后,对大家说:“今天是春节,我祝同志们过年好!你们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助越南人民打美帝,我代表越南人民感谢你们,感谢毛主席。”他问身边的一位战士叫什么名字?过年想不想家?还来到战士们住的帐蓬,用手摸了摸床铺,掀起褥子看厚不厚。胡主席还到炊事班,和炊事员一一握手,亲口尝了炊事员专为他做的菜,高兴地说:“真好吃,真不错。这顿饭就算我吃过了,心意我领了!”胡主席亲切风趣的话语,不时引起大家一阵阵欢笑声。

郭延林从越南回国后,先后任铁道兵政治部主任、铁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从1971年起先后当选为第四、第五届全国大会代表,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后,他担任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处理有关善后事宜。他还担任铁道兵史料编审领导小组副组长,组织有关人员经过几年的努力,先后编辑出版了《情漫山河》《铁道兵画册》《铁道兵综述•大事记》《铁道兵回忆史料》等,为广大青少年留下了宝贵的传统教育资料。

郭延林将军1998年离休后,晚年生活充实而富有情趣。他经常参加全军老干部俱乐部组织的钓鱼、台球比赛和书画展,他的书法作品曾被“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河北西柏坡革命纪念馆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