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的生前身后事
阅览: 日期:2014-02-27
1958年,河南方城籍的空军飞行员杜凤瑞,在福建龙田上空一举击落敌机两架、重创敌机一架而血洒长空。杜凤瑞遗体被安葬在福州西湖之滨,他被国防部命名为“空军战斗英雄”,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并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国庆10周年时,英雄的父母在北京还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杜凤瑞牺牲后的几十年间,他的亲人们又演绎了一段段穿越时空的动人佳话。
放牛娃成为飞行员
1933年8月,杜凤瑞出生在方城县杨楼乡赵洼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为了生计,出生8个月的他便被父母用箩筐挑着外出逃荒。杜凤瑞8岁那年,到地主家放牛,他多次被地主辱骂和毒打。
1948年春,春风吹绿了伏牛山。15岁的杜凤瑞扯断牛鞭告别亲人,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先后参加了宛东、淮海、渡江等战役等。杜风瑞作战勇敢,奋勇杀敌,参军不到一年就立功两次。
新中国成立后,杜凤瑞响应毛主席“创建强大的人民空军”的号召,积极报名。1952年3月,杜凤瑞被选调为飞行员,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长春航空预备学校学习。杜凤瑞没有上过学,对数理化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在困难面前,杜凤瑞没有退缩。在学习期间,他没有上过街,整天抱着书本学习,短时间内,他胜利地闯过了文化关。
同年7月,杜凤瑞又来到济南第五航空学校学习航空专业知识。航空专业知识牵涉到发动机、燃料、气象、仪表、无线电、武器等多门课程,这对杜凤瑞来说可想而知有多难。他利用一切时间自学,结业考试时,杜凤瑞由成绩最差一跃而成为第一名。
毕业后,杜凤瑞被派到陕西阎家良第十一航空学校,学习初级和中级教练机飞行。3个月后,杜凤瑞能单独驾驶战鹰翱翔蓝天。1954年4月,他又到山西临汾第十二航空学校学习高级飞行技术。1955年6月,杜凤瑞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航校生活,被分配到航空兵第十四师四十一团一大队。
时年23岁的杜凤瑞英俊潇洒,但他为了自己心爱的飞行事业,没有考虑自己的婚事。团政治部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将自己的子女于兰芳介绍给杜凤瑞。经过接触后,二人互相倾慕。那段时间,爱情成为他们青春之树上最绚丽的花朵。
杜凤瑞的婚事也牵挂着他父母的心。1957年,杜凤瑞曾经回方城探家,考虑到当时已经24岁的杜凤瑞还没有成家,家人私下里张罗要给他介绍对象,而且还把女方领到家里让杜凤瑞相看。杜凤瑞这才说说,自己在部队已经有对象。
奔赴前线血洒长空
家里收到了杜凤瑞寄回的一封信,信中说:“爹、妈,您二老整天为儿子牵肠挂肚的婚事已经办妥了,
此时,台海上空阴云密布。
1958年8月23号17点30分,金门炮战正式开始,解放军千万发炮弹呼啸着飞过海面,倾泻在金门岛的国民党守军阵地上。炮战的第二天,美国就向台湾增调兵力。有了美国撑腰,为了抚慰伤亡惨重的金门守军,同时也是为了挽回点面子,国民党的空军开始活跃起来。于是,围绕着台湾海峡上空的制空权争夺战,中国政府和国民党当局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
翌日清晨,深明大义的于兰芳默默的为杜凤瑞收拾好行装,将他送到机场。分别的时候到了,于兰芳握着杜凤瑞的手不愿松开。战机已经飞向蓝天,于兰芳还在呆呆地望着、望着,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结婚24天后的这次分别竟成永诀!
文告发表后,福建前线炮声沉寂,但台湾海峡风浪依然。
早上7时,我空军收到紧急报告:“敌机6架,正在向福建龙田方向飞来。”此时,国民党空军第5大队少校指导员路靖带领6架F-86型飞机,正窜至龙田地区上空,企图对我重要军事目标进行破坏。杜凤瑞所在飞行中队8架战机起飞迎敌。那天,是只飞过300小时的杜凤瑞首次参战。
为了迷惑敌机,我机群按照命令,二中队引诱敌机,杜凤瑞所在的一中队隐蔽飞行,伺机截断敌机退路。瞬间,高空中出现了4条乳白色的烟带,这是诱敌的烟幕。当敌人看清我方烟带仅有4条时,立即下令:“主动抢位,准备攻击!”6架F-86型敌机立即各自调整方向,恶狠狠地向我二中队的4架飞机扑了过去。
二中队按照预定方案,猛然调转机头,像一钢刀把敌机群劈为两半。敌机顿时乱了队形,急速下滑,仓皇逃命,隐蔽飞行的一中队猛然冲击,截住了敌机。此时,杜凤瑞正驾驶着4号僚机机警地护卫着3号长机的安全。
突然,一架敌机从侧后偷袭过来,向长机连开数炮。杜凤瑞见情况危急,赶紧向长机报告,同时不顾一切地加大油门调头向敌机冲去。长机驾驶员李振川听了杜凤瑞提醒,一推机头,爬上高空,脱离了险境。而杜凤瑞却陷入了4架敌机的包围之中。在茫茫云海里,杜凤瑞驾单机与4倍敌机展开搏斗。
在3分钟的激战中,从
第二天,台湾《中央日报》等报刊刊登消息称,张乃军为解救战友,与共军飞机互撞坠毁,壮烈牺牲。
击落一架敌机后,杜凤瑞战机突然遭到敌方另一架敌机的袭击,战鹰剧烈拉动一下,机尾冒出了黑烟,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杜凤瑞没有退却,操纵着负伤的战鹰继续追击,直到将其击落。
这时他的座机已经无法操纵,万不得已,杜凤瑞只好跳伞,刚出座舱,飞机便爆炸了。这时一架敌机却违犯国际公法,向杜凤瑞抖动的伞绳开了炮,年仅25岁的杜凤瑞血洒长空。这架敌机也被我地面高炮部队击毁。
烈士亲属的情怀
1958年金秋时节,豫西南大地一片丰收景象。赵洼村杜家门前的那棵柿子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杜家一派安静祥和。
这天中午时分,杜凤瑞所在的部队的首长来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来了,两位老人一边给客人倒水,一边心里直嘀咕:“来这么多领导,是不是又给凤瑞送立功喜报来了?”
来人看了看两位慈祥的老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难以启齿。时间过去了一分又一分,部队领导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向老人深深鞠躬,道出了实情……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响一声炸雷在老人头上炸响,老人不吃不睡,杜家涌满了前来慰问的干部群众。
空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国防部授予他“空军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为他题词写诗,郭沫若为他题词:空军英雄战士”。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军的唯一一个称号。福州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献给杜凤瑞家人一块“光荣之家”匾额,北京军区也送来一面写着“光荣的父母,英雄的儿子”的锦旗。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媒体对杜凤瑞的英雄事迹进行了报道,他的事迹并被编入20世纪6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
为了纪念杜凤瑞,方城县人大常委会将县城主街道命名为“凤瑞路”,县城最大的广场命名为“凤瑞广场”,英雄故里赵洼村改名为“凤瑞村”。1994年,方城人民集资近百万元建造了杜凤瑞纪念馆。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为纪念馆题字:烈士高风,万古流芳。原空军司令员题写馆名。空军党委赠送一架英雄当年所驾飞机相同型号的战机,取名为“杜凤瑞战机”。
杜凤瑞牺牲后的一个清冷的晚上,两位老人把杜凤瑞的胞兄杜凤嘉夫妇俩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凤瑞走了,他为国尽忠值得,我们不能躺在凤瑞的功劳薄上伸手向国家要这要那,为人得有骨气,不能给凤瑞丢脸”。
今年85岁高龄的杜凤嘉,也曾是一位空军战士。他比杜凤瑞早28天入伍,参加过著名的淮海战役,曾在空军24师警卫营当排长,1955年转业回乡。
谈到为何要复员,杜凤嘉老人说,凤瑞给他写信说:“家里父母年龄大了,没人尽孝照顾不行。我是飞行员,国家培养个飞行员不容易,我得为国家出力,报效国家。忠孝不能两全,你就替我尽孝吧!”就这样,杜凤嘉就复员了。
杜凤瑞牺牲后,杜凤嘉作为烈士的家属,又一次谢绝了组织上给他安排的工作,并说:“我这辈子识字少,坚决不吃国家闲饭”。后来,杜凤嘉一直在原人民公社和在原人民大队工作,现在是一位拿着国家定补的普通农民。
杜凤瑞壮烈殉国后,于兰芳情深依旧,决定独身生活。经空军首长们的多次劝解,她才于1964年建立了新的家庭。再嫁的于兰芳仍然对杜家情深意重,时刻惦记着杜凤瑞父母的生活,多次写信安慰两位老人,并汇款寄物,直到一双公婆相继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