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壮观的历史活剧
阅览: 日期:2009-09-18
60年前的10月17日,是厦门人民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厦门终于迎来了解放。弹指一挥间,时光整整过了60年,可对那些曾经历过解放的厦门市民来说,往事一直历历在目,当年的枪炮声仍依稀在耳边回响——
(一)
家住中山路1号的市民邱清辉,当时16岁。他回忆说,解放厦门的炮声从1949年10月15日开始打响的。解放前几天,他还住在鼓浪屿,那时国民党军队经常强占民房,他家也驻扎了国民党兵,还设了电台,整日听到“X号呼叫、X号呼叫”的声音,像是一个临时指挥所。随着战斗临近,气氛日益紧张,他和家人从鼓浪屿搬到了中山路。解放厦门的战斗打响后,母亲放心不下鼓浪屿的家,15下午便和嫂子回到鼓浪屿。
16日,国民党军队预感末日来临,大批鼓浪屿守军开始往厦门撤退,然后乘船逃往金门。待16日早上,母亲从鼓浪屿往厦门赶时,在轮渡已无法上船。尽管母亲一再相求,但轮渡的工作人员无论如何不让他们上船,说现在正是运兵的时候,怎么可能运老百姓。母亲只好望海兴叹。可不一会儿,就见满载国民党士兵的船,撞在鼓浪屿码头不远处竖有航标灯的礁石上。连撞几次,轮船倾覆,满船的士兵沉没在海里,开船的船老大便跳海游走了。母亲见此情景,庆幸自己没搭在这条船上。直到解放后才听人说,轮渡码头早已被地下党控制,开船的舵手也是地下党员,他们早已准备推翻这条船,所以死活不让老百姓上船。
炮战越来越激烈,中山路的生意人能搬走的都搬搬走了,留下一些空店。国民党的残兵败将也趁乱之机大抢老百姓财物,那些没法搬走的店家都早早关门。16日上午,邱清辉刚好从四楼下来关店门,只听“轰”的一声,一发炮弹落在对面的“黄则和花生汤”店面上,接着又有二发炮弹落在华侨银行的墙上。爆炸的气浪把他掀翻在地,震碎的玻璃片哗哗地从头上落下来,让邱清辉惊出一身泠汗。
晚上,越来越激烈的炮声让他和家人有点害怕,加上牵挂着困在鼓浪屿的母亲和嫂子,全家都不敢睡下。邱清辉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当时他和家人全都披着毛毯和棉被,躲在五楼的阁楼里。从窗子里往外看,只见解放军的炮火从嵩屿方向往厦门打过来,而厦门守敌的炮弹又向嵩屿方向发射,夜空中犹如焰火交织,映照得全城一片通明,即惊险又壮观。
17日早上起来,只见中山路已有许多被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士兵,从轮渡路口一直沿着中山路排到镇海路,长长的一列队伍,将近千人。地上扔满了行装和枪支,几名解放军战士看守着。9点多邱清辉打开店门走出去一看,其中竟还有几个原来驻在他家里的国民党兵。当天下午,国民党有飞机从金门飞过来,在厦门上空盘旋了一会儿,向轮渡码头扫射了一阵后,无奈地调头飞走了。
(二)
“那时,毛森的宪兵特务到处抓人,街上不时传来刺耳的警笛声。”住在第六市场附近的林丽珍,解放那年刚满15岁。
15日早上7点多,炮声开始传来,住在她家的国民党士兵抢了她家的锅,手忙脚乱地烤饼 ,准备用来做逃跑用的干粮。这之前,国民党的报纸都大肆宣传共军来了会杀人、抢东西。不知底细的普通老百性都有点害怕,父母便带着全家跟着邻居躲到了位于水仙宫的妈祖宫内,直到17日早上6点多,一阵激烈的枪声响过之后,外面特别静,在妈祖宫内躲了两天两夜的林丽珍耐不住好奇,想出来看看解放军是什么样子。当她从妈祖宫出来时,正看见一队解放军远处走过,手臂捆着一条白毛巾,一条红布条,有些身上还沾满了泥土和鲜血。对人很有礼貌,并不像人们传说中的那么可怕。
当年在国民党厦门市政府做雇员的张达斌回忆到:解放前夕国民党在报纸上大吹大擂,说厦门固若金汤。可炮声一响,国民党的部队说往曾厝土安逃了,只两天,厦门就解放。
老市民曾谋金印象最深的是17日早上。只见一队队穿着草鞋的解放军,从他位于民族路98号的家门口走过。曾谋金记得清清楚楚的是,当时住在大生里的解放军来他家借柴烧饭,借完之后,还特意给他家写下借条,让他感到非常奇怪。当初国民党的士兵不但白吃白喝,有时还会抢东西。可解放军不但写下借条,而且不几天就把柴草的钱送过来。此后两天,曾谋金便经常看见解放军从曾厝方向押回一批批国民党俘虏。
当年居住在中山公园旁的陈福,记得15日晚上,有两个从殿前过来的国民党士兵 ,在他家拆了他家的两块门板,就躺在门口过夜。19岁的陈福见他们不像往日那么嚣张,便走过去向他们打探战场上的情况。这俩个士兵大发感慨:“当官的早就逃了,留下我们士兵坚守陈地,一天八块大洋,我们现在也不干了。”
17日早上六点多,陈福看见解放军陆续从门口走过,身上还带着一块托盘一样大小的木板,像是用来渡江的工具。接着就有一群像是督警队的人开始宣传厦门解放的消息。到了9点多,原先不敢外出的的市民,见街上显得极为平静,又开始走出家门,街上也开始热闹起来。
(三)
今年已80高龄的吴福星老人,厦门解放时目睹了我情报人员的工作情景。
临近解放那几天,厦门已传出解放军占领了海澄石码的消息,国民党守军准备逃往金门岛。从厦门开往石码的渡船,因被国民党抢去运兵已经停开,想从厦门去石码的客人已无法渡海。当年,以摇小舢舨和做搬运工为生的吴福星,与一位叫吴持的小伙子,迫于生计,想出去找一点活干。当他们来到第八码头时,只见码头上站着等船渡海的乘客。他们本想出来挣点搬运的活干,不想被一位面熟的的客人认出,知道他们会摇舢舨,更一再求他们把他送到嵩屿去。害怕被漂到金门的他们,本不愿去,但想到家中急需要钱买米,加上客人又出每人一块大洋的高价。经不住客人的鼓动,他们终于下船摆渡了。直到解放后才知道,他们送去的客人是位地下党的交通员,急着要把一份情报送到嵩屿。
船刚靠上嵩屿,岸上便来了一位乞丐,用闽南话说了一句:“你有好子好孙,有没有稀饭拿来分?”坐在船上的客人便接了一句:“稀饭是没有,只有烧饼。”然后就把一个饼递给他。恰在这时,一个国民党士兵走过来,把乞丐手中的烧饼抢走。眼看塞有情报的烧饼要被抢走。坐在船上的客人机灵一动,赶紧对这个国民党的士兵说:“老总,你手那么脏,要就换一个干净的。”说完双从身后拿出一个烧饼递过去,这位士兵见了便把饼还给了乞丐,总算化险为夷。
当年在厦从事共产党地下工作的郭秀治老人,回忆起60年前那段往事,眼神里依然流露出一份深深的怀念。
1949年9月19日凌晨2点多,与她一同战斗的战友刘惜芬被捕,她也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当时,地下党的支部领导都已撤离,只有她和李阿美、林圣雪、郑金玉等四位同志留厦坚持工作。
由于特务到处抓人,她们特别注意隐蔽身份,只有暗中调查一些国民党的工作情况,联系进步群众准备迎接解放军。当时,她心中唯一的愿望是盼望解放军能早日进城,救出自己的战友。可厦门解放的前一天,刘惜芬却被敌人绞死上鸿山脚下。
当初战斗是为了把红旗虐插到厦门岛上,可五星红旗在上空飘扬的时候,刘惜芬却永远看不到了。每念及此事,郭秀治老人就有无尽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