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饮食有三大误区
阅览: 日期:2017-07-14
□茵茵
过去有句老话:“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对此,营养专家表示,秋季并非绝对一点也不能吃姜,关键是不能“多食”和“夜间勿食”。
误区一:“一年之内,秋不食姜”
现代医学认为,生姜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进消化的功能,还有抗菌作用;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然而,生姜的好处虽多,但吃起来也有不少讲究,季节和时间就是其中之一。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再加上吃辛辣的生姜,会加重秋燥对身体的危害,应少吃为宜。所谓“夜不食姜”,原因是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会出现“上火”的症状。
误区二:“秋瓜坏肚”
夏天吃西瓜是消暑,进入秋天后如果吃多了,很容易发生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夏天大量食瓜已经让很多人的脾胃处于虚弱状态,加之天气转凉,吃多了阴寒性质的瓜果,肠胃自然会不舒服。老人、小孩以及胃肠功能不好的“特殊”人群尤其要注意。“秋瓜坏肚”,提醒的是在秋天里瓜类水果要少吃,但并不是说完全不能吃,只要不过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损害。应该注意的是,在挑选水果时,尽量选择当季的水果,顺着大自然的节气吃当令的水果,最符合人体脾胃的运化。
误区三:“贴秋膘”
立秋之后,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什么是“贴秋膘”呢?在炎热的夏季,人们胃口差,常有厌食之感。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但人们会萌发做点好吃的想法,而且首选吃肉,所以叫“贴秋膘”。
虽然秋季到了开怀大吃的时候,但要讲究科学搭配,不能大鱼大肉。另外,“贴秋膘”也要分人,食欲大增,这对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