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糖尿病与甲亢“二重奏”
阅览: 日期:2019-08-21
糖尿病与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种内分泌疾病。胰腺与甲状腺都是属于无导管的内分泌组织,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去血液。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亢。
甲亢导致糖尿病 甲状腺激素具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可以促进肠葡萄糖的吸收及促进糖原异生,从而引起血糖增高,导致糖尿病。这种糖尿病是由于甲亢引起,属于继发性糖尿病。由甲亢引起的糖尿病在甲亢病情控制后,血糖即可完全恢复正常,无须长期给予降血糖药物治疗。
甲亢合并糖尿病 甲亢和糖尿病都与家族性遗传有一定的关系。这两种病的基因缺陷往往发生在同对染色体上,因此可能会连锁在一起遗传给后代。临床上这两种疾病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例子并不少见,两者属于“1+1”的叠加关系。这种糖尿病属于原发性,不是继发于甲亢,在甲亢病情控制后,糖尿病依然存在,不予降血糖药物治疗,血糖不能降至正常。但是,甲亢可以加重糖尿病,使血糖进一步增高,故控制甲亢对减轻糖尿病也很重要。
糖尿病与甲亢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出现,可以相互影响加重病情,同时也给临床治疗增加难度。
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表现
甲亢和糖尿病这两种疾病的症状有部分重叠,比如都可以出现多食、善饥、体重下降、乏力等。糖尿病合并甲亢会导致糖代谢紊乱及“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甲亢的一些特殊表现。
当糖尿病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病情加重,“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并出现用糖尿病无法解释的心慌、怕热、出汗、手颤、烦躁、失眠等症状;或者患者虽然血糖控制良好,但仍有明显的多食、消瘦、乏力症状;或者原本没有心脏病的糖尿病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心动过速或是房颤;患者本人曾患过甲亢或者有甲亢家族史。凡有以上情况的糖尿病患者,要特别留意是否合并了甲亢,及时化验甲状腺功能(FT3、FT4、TSH),以明确诊断。
反之,如果甲亢患者经过正规治疗,甲功已恢复正常,但消瘦、乏力、食欲亢进等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者,也要及时检查血糖,排除糖尿病。
这些检查“糖友”最好每年做一次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治,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食欲、睡眠等),还会显著增加糖尿病足坏疽、无痛性心梗以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风险。
临床上,对于症状典型的患者,通过症状主诉,结合其多年的糖尿病史,就可以大致做出临床判断;但对那些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早期神经病变患者,则必须通过体检和一些特殊检査才能发现并确诊。这些检查项目包括:
痛觉检查 主要通过测定足部对针刺所引起的疼痛的不同反应,来初步评估末梢感觉神经的功能情况。
温度觉检查 将水杯中分别倒人凉水和温水,然后用杯壁接触足部皮肤。如果患者对冷热变化无感觉,说明温度觉丧失。
触觉检查 用一根特制的10克尼龙丝在双足拇趾及第Ⅰ、第Ⅴ跖骨头的掌面进行触压刺激。如果患者没有感觉,则说明触觉减退
振动觉检查 将128赫兹的音又置于病人的双足拇趾背面的骨隆突处。如果病人对音叉引起的振动感觉减弱或消失,则提示神经震动觉异常。
位置觉检查 让病人闭上眼睛,然后上顶或下压其脚趾(或手指)。如果病人不能辨别脚趾的移动方向,则提示神经位置觉异常。
立卧位血压测试 先让患者平卧于床上,安静环境下休息15分钟。将袖带固定于患者右上臂,测量血压。测量后不要解开袖带,嘱患者立即站立起来,上抬右臂使袖带、血压计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同时快速测量血压。如果立位时收缩压较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即可判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双足跟腱反射检测 用叩诊锤叩击病人双侧的跟腱。如果患者眼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存在周围神经病变。
一般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5年之后,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2型糖尿病在诊断之初,即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査,并且之后至少每一年都要筛査一次。
筛查结果异常的患者,在排除其它病变(如颈腰椎病变、脑梗、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的情况下,便可确诊为糖尿病神经病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进一步做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电位等),这类患者往往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动作电位波幅降低,这也是目前筛查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手段。要倡导科学的医学行为,才能提高健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