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
阅览: 日期:2017-08-09
林金山
记当年,厦门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荒凉孤岛,海上星星点点的渔火,衬着厦门的贫穷落后。那时候,连接西海岸没有桥,仅靠几只破船来回摆渡,如遇刮风下雨,只能隔海观望,有家不能回,还时闻隆隆的炮火声。啊,厦门人祈盼桥呀!
六十多年前,厦门人头顶飞机狂轰滥炸,脚踩惊涛骇浪,用木船、火药、铁锹、扁担、箩筐,克服千难万险,仅用两年三个月,创造了123项科学施工成果。他们移山填海,在海集海峡上架起了一座长达2212米跨海长堤,树起了厦门历史上的一座伟大丰碑。从此,海堤精神激励着厦门人从一个高峰走向另一个高峰。
1987年,厦门人高扬着海堤精神,采用当时世界先进筑桥工艺——滑移式钢梁横架设备架桥,研发设计适合钻探高集海峡海底岩石的水下冲孔桩机,历经四年时间,于1991年底通车。厦门从此有了第二条通道。其蓝色玻璃装饰的金字塔形的收费厅,造型美观,各具特色的桥头雕塑等,使厦门大桥平添了一大美景。厦门大桥的兴建,使厦门与集美、杏林紧紧相连,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与器材设备,立下了汗马功劳。
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特大型三跨全漂浮钢梁悬索桥——海沧大桥于1999年底通车,全长5926米,5万吨巨轮从桥底可自由通行。其桥身轻巧,造型流畅,桥身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银蓝色的桥体与碧蓝天空相辉映,大海、蓝天、港口、城市相谐悦色。夜幕降临,灯火辉煌,星光灿烂,大桥像一条闪亮的巨龙,飞跃在大海上空。它是通往岛外的第三条通道。如今,海沧大桥成为当之无愧的地标性建筑,赢得了“东海飞虹”的美誉,成为厦门城市十大名片之一。海沧大桥的成功修建,使荒凉的小渔村一下子跃为现代化的海港城市,今天,高楼并起,工厂林立。
跨越浔江海域的集美大桥,成为厦门第四条进出岛通道。它从2006年12月20日破土动工,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建桥工艺,只用一年半时间,创造了国内外建桥速度、建桥工艺奇迹。这座国内首次将“短线匹配预制悬浮工艺”运用于跨海主桥建设的大
桥,成为一个“样板工程”向全国推广,其工艺获批“国家级工法”,其代表着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的建桥工艺,也是中国建桥实力的最高体现。它连结厦门新客站,成为海集两岸的交通要道,大大地促进了北集美复合型新城区的建设,为集美的腾飞锦上添花。 杏林大桥于2008年“9·8”国际恰谈会前通车,它与厦门大桥、集美大桥三桥并列,构成气势磅礴的现代化桥梁景观。杏林大桥是厦门第一座跨海公铁两用桥,全长8530米。跨海主桥桥型采用M形驼峰线形设计,形成两个中部拱起的“驼峰”,使整座桥看起来犹如巨龙翻滚。它是连结岛内外第五条通道,极大地改善了进出岛的交通状况。它的跨海长度、造型设计、公铁两用的高新技术均令世人瞩目。它拉近了厦门与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园博苑的距离,高等学府八校鼎立的大学城近在眼前。
翔安隧道是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全长9000米,它是厦门第六条进出岛通道,是厦门实现岛外最后一个区与本岛中心区紧密相连,两地距离缩短了50公里,进出岛只需15分钟。翔安隧道是第一条由内地专家自行设计的海底隧道,也是第一条采用钻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它所处地质状况复杂,施工面临穿越浅滩全风化层段、沙砾层段和海底风化槽三大难点。中铁22局集团公司承建的A3标段主洞一个月掘进达到58米,创造了我国软弱岩特大断面海底施工新纪录。行车主洞开挖断面达170平方米,居世界之最。
厦漳跨海大桥位于厦门九龙江入海口,北端起于角嵩路与青龙路交界处,南端止于漳州开发区的中埔,总长12.3公里、宽33米,按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每小时100公里,是厦门进出岛的第七条通道。这座跨海大桥,采用斜拉桥工艺建造的北汊主桥主跨780米,可满足3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安全通航,为我国更大跨度、海况更复杂的跨海特大桥梁建造积累了宝贵经验,是目前福建省在建跨度最大的斜拉桥,桥形为连续半漂浮体系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在建成的斜拉桥主跨中,位居福建第一、全国第六、世界第九。厦漳跨海大桥的正式通车,使厦门岛内到漳州港区原本需绕陆路2个小时的车程,缩短为30分钟左右,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厦漳大桥打破了九龙江对厦门湾南北岸港区的分割,有利于推进厦门港一体化管理和资源的综合开发,改善厦门港集疏运条件,对于完善闽南区域路网布局,加强厦门与漳州、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的联系,增强厦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厦漳城市联盟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厦漳跨海大桥全桥由南北两座大桥汇集于海峡中点海门岛。岛上古民居,海滩捉螃蟹,新鲜丰富的海鲜大餐,吸引了不少来自厦门、漳州、龙岩的客人。在海西地区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大桥高低错落的4座主塔,形成了错落有致的风景,优美高耸的塔身,犹如璀璨的钻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海门岛服务中心,将开发成为旅游景点,美丽海上花园。两道五色的彩虹横跨海门岛南北两边,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闪闪发光。
六十年的跨度,大无畏的海堤精神,承前启后,从原始的钢钎、铁锤、板车、箩筐,到现代化的重型设备、架桥机械,特区的建设者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使厦门从无桥孤岛一跃而为“一堤一隧五桥”共有32车道的进出岛通道的海湾型大城市。不久的未来,龙厦隧道、厦金跨海大桥、京台铁路与京台高速公路也将直跨台湾海峡,两岸变通途。
厦门,因为五桥飞架两岸,一隧穿越海底,拉近了海岛与陆地的距离,把海岛城市变成为海湾型城市,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群星捧月,月照群星,交相辉映,各得益彰。看啊,那翡翠般的海湾水港,波光潋滟,涟漪闪烁,厦门的今天美如画,您自豪地屹立于东南沿海之滨,令人瞩目,令人神往!
我爱厦门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