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再生同志自担任厦门市湖里区慈善会会长以来,带领慈善会秉承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积极开展募集和救助工作。湖里区慈善会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累计募集款物近1.4亿元,实际到账8116万元,发放款物8304万元,惠及全区各类困难群体近20万人次,为构建和谐湖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他先后两次被湖里区直机关党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7月被湖里区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选为市、区两级党代表。期间,湖里区慈善会也荣获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组织)奖”。
心系弱势群体 勇担社会责任
洪再生同志退休前系湖里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退休后仍心系群众,关心社会工作,主动担任了厦门日报行风监督员,为民生问题对政府行政机关履职情况进行监督。2007年,湖里区成立慈善会,从推动区慈善会发展建设的角度出发,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决定请洪再生同志负责湖里区慈善会的工作。时值洪再生同志进行心脏病手术的住院期间,但他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怀着对社会弱势群体关爱的赤诚之心,毅然接受这一重要工作。病情刚有好转,他不顾医生的劝阻和告诫,提前办理了出院手续,带领着第一届理事会筹备组的同志,怀揣壮大湖里区慈善事业、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决心,不辞辛劳地开展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成立不到半年时间,慈善会募集善款就从原有30多万元跃升到1300万元。2008年6月,湖里区慈善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圆满召开,一批爱心企业家成为区慈善会的骨干成员,为区慈善会广泛开展救助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亲力亲为 为慈善事业创造条件
争取领导支持,推动慈善网络的建设。洪再生同志深入全区五个街道与党政主要领导进行座谈,推动各街道成立慈善超市和慈善分会。2008年,5个慈善超市全部成立;2012年,五个街道全部成立慈善分会。2013年,他继续推动完善基层慈善组织网络建设,并于2014年在全区成立了51个社区慈善驿站,且保证切实运作、发挥作用。慈善组织网络的进一步完善意味着湖里慈善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为服务群众创造了更加便捷有利的条件。
争取财政经费支持,善款全部用于救助。洪再生同志严格遵守《基金管理条例》和《湖里区慈善会资金管理办法》,杜绝工作经费不良支出。他多次向区政府领导汇报慈善工作,使政府领导逐渐重视和支持慈善事业,逐年加大区财政经费支持力度,慈善会发展有了工作经费保障。所募得的慈善款物百分之百用在了慈善救助项目上。
走访基层,宣传慈善。洪再生同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领工作人员深入街道、社区,走入企业、学校,宣传慈善理念,到困难家庭了解所需,到学校探讨救助困难学生的有效渠道,到基层工作者处听取对实施救助工作的意见,与企业家交换慈善心得,争取企业信任、理解和支持。他开办了《湖里慈善》报刊(现已发行28期)和慈善网站,及时公布慈善会的款项往来细项,报道慈善会举办的活动和工作情况,打造阳光慈善,提高社会公信力。此外,印发了《慈善风采录》,记录和歌颂为湖里慈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爱心企业家和人物。编印《慈善在湖里》五周年纪念画册,记录慈善发展历程。
抓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洪再生会长始终重视慈善机构的各方面建设。国务院〔2014〕61号文件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最大程度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可以说是空前的体现了慈善事业的重要性,对慈善工作的发展有着重大指导意义。洪再生同志第一时间仔细领悟文件精神,带领慈善工作人员深入学习,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政治思想素质,带出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坚的慈善队伍。为适应新形势,他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增强机构公信力,增加财务透明度,不断提升慈善会的外部形象。
实行上下联动,左右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工作中,他提出了“不让一个想读书的学生,因贫困而读不起书;不让一位身患重病的患者,因没钱而失去救治的机会;不让一个困难家庭,因贫困而失去温暖”的工作要求。这看上去朴实的语言,却蕴含着一个老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衷挚之情,对群众疾苦的牵挂与关怀。为确保区慈善会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他实行上下联动、左右结合的工作机制,共同研究制定帮扶计划,抓好组织落实。加强了与民政、残联、老龄、教育、计生等部门协作,与市慈善总会、分会紧密联系,精心部署,共同行动。
不计名利得失 只为心中慈善的美德
作为一位副厅级退休干部,有着优厚的退休待遇,本该是功成名就、解甲归田、安享退休生活的他,却重新披挂上阵,走在工作的前沿,为自己再次建立了一份得失“考核表”。在任时的他遇到的是笑脸和溢美的颂扬,而今却要经常吃闭门羹,遭遇不理解。面对这些情况,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尊贵,总认为是自己工作做的还不到位,不深入。他常和慈善同行们说,每个人都有爱心,你只需用“爱”去触动这份“爱”,用“诚”去调动这份“爱”,那么做慈善并不难。在他的领导下,慈善工作已经制度化、慈善救助活动日常化,慈善资金监管、使用和救助活动的实施等全部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打造了慈善透明口袋。区慈善会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捐与助实现了高效的对接,慈善会对弱势群体的救助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湖里区慈善会已从之前的社会救助的有效补充力量成长为湖里区社会救助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赢得了区委、区政府、市慈善总会以及各区慈善同行的肯定和赞誉。市慈善总会多次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湖里区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成效在厦门市六个区中独占鳌头,令人钦佩,值得推广学习。
洪再生同志是湖里区慈善工作者的一面旗帜,是湖里慈善事业的领军人物,在他工作的岗位上,继续为慈善事业而奋斗的脚步不会停止!(陈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