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锁
阅览: 日期:2017-03-09
□佳梅
厦门市心理学学会副理事长郑振明医师,是原市仙岳医院精神科的主治医生。十几年前,刚退休后的他发现,许多退下来的老人,无法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对纷纭变化的都市万象,内心都有一种“水土不服”的感觉。郑医生觉得自己有责任再次出山,帮助弱势群体走出心灵的误区。于是,1993年初,开设了振明心理专家门诊,专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心理咨询。
诊所刚开张,就接治了一位从粮食部门退休的女干部,她原先是单位里非常活跃的工会积极分子,生活突然清闲下来,她若有所失。丈夫因中风瘫痪在床后,她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总担心自己也会像丈夫一样,以后行动不便要人服侍,整日心事重重,日久便忧郁成疾,整日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不说话。半年多下来,身体日见消瘦,弄得全家束手无策。
郑医生一检查,发现她五脏功能都正常,只是因长期没有活动,加上饮食不正常,造成身体十分虚弱。从事精神治疗几十年的郑医生,知道这位患者的病因在心理上。于是,他耐心与其闲聊,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和以往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凭着多年的经验,他知道此时病人最需要鼓励。于是,他便肯定地说:“你没有什么大病,是心理压力过重。”接下来他便剥笋般层层分析,说她的血压、心脏等五官功能正常,先让她对自己的病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分析她精神压力过重的原因后,郑医生告诫她:“你丈夫的病情是因为高血压造成血管破裂,要是你不乐观,反而会给他带来心理压力,促其血压升高,对病情更加不利。”知道她刚从单位退下来,一时闲不住,又劝她多参加一些街道的活动。
通过一番劝说,患者的心灵得到了抚慰,思想上开始有了松动,脸上也开始露出微笑。此后,经过三次心理治疗,患者的情绪有了很大的改善,不久就参加了社区组织的老年活动,完全恢复了正常。
几年前,有一位退休女教师,由于丈夫弃她而去,人到晚年的她一时无法承受打击,造成精神脆弱,总觉得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病,整日不敢出门,说话也变得有气无力。到了多家医院检查,都查不出病来,这让她更加害怕,以为自己得了什么怪病。家人怀疑她心理上有问题,便把她送到郑医生的诊所。
郑医生认真研究她以往的病历,加上自己的观察,确诊病人确实没有什么大病,在苦口婆心地让她确信自身一切正常后,又对她的潜意识进行分析,说她自己是因为害怕有病,才产生大脑中枢失调,患上了疑病症。如果能克服心理障碍,病情就会好转。经郑医生的几次开导,这位患者不再怀疑自己,精神慢慢恢复过来,病也很快好了。
不久前,一位退休的处级干部,人走茶凉的心理“时差”还没调过来,女儿便与女婿离婚,这事让他觉得很没脸面;而家中90多岁的老母亲经常外出去参加社会活动,更让他担忧,生怕老人会在路上出事……这一连串的心理压力,引起睡眠不好,整日忧心忡忡,后来发展到常常对家人说出悲观厌世的话。儿子一听,觉得父亲有点反常,便带他来看专家门诊。郑医生通过了解,知道这位患者由于“内忧外患”,产生了心理抑郁症,要根治他的病,最重要的是帮他摆脱心中的阴影。于是,他便像老朋友一样,与他谈心,启发他说:“你退休工资2000多元,又有社保医保,生活不用担心,何必那么想不开,女儿离婚又不是你的原因,何况感情的事也不能强求,说不定她以后还能找一个更好的。”至于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可以理解,但高龄母亲能出去活动就证明她脑子还很好用,可以照顾自己,这样总比要人侍候强,应该感到高兴才是。
听了郑医生的分析,这位患者茅塞顿开。在郑医生的指导下,他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不到三个月,就摆脱了心理障碍。病好后还打电话来表示感谢,说是郑医生的心理治疗让他走出了情绪低谷,不然后半生就惨了。
而今,年近八旬的郑医生在为许多病人解除精神痛苦的同时,正在把几十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制作成专门网页。需要心理咨询的人们,不久后便能从网上获得所需的帮助。帮人减轻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这是郑医生晚年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