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不褪色为厦门会晤增添正能量湖里区离退休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助力城市建设、文明提升
阅览: 日期:2017-07-14
曾经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的退休党员,如何在退休之后“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近日,由省、市联合举办的老同志志愿行动大会在厦门举行,并向全市离退休干部发出动员令,开展“喜迎厦门会晤·彰显桑榆风采”主题活动。 湖里区退休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他们在区委组织部和老干局的组织下,积极投身城市建设与文明提升的志愿行动中,发挥余热、贡献力量、传递正能量。今天,就让我们把镜头和笔触对准一位位“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老党员老干部,用他们的故事激励更多的人为迎接厦门会晤增添光彩。
湖里区关工委宣讲报告团副团长 陈奎明
十年如一 75岁老党员 基层宣讲300场
三年前的一天,陈奎明因病入院,待了21天,现在还要定期吃药。在医院,家人希望他在家好好养病。虽然一时间口头答应了,可是回到家中,陈奎明又开始查找资料,准备下一次的宣讲。“生命不息,宣讲不止”,如今已75岁高龄的他,常常用这句话来“总结”自己的退休生活。
“四十弹指一挥间,今起退休不能闲!”从高殿中心小学书记、校长岗位上退下来数年后,陈奎明就参加了湖里区关工委组织的宣讲报告团,一直坚持到今天。阅读书籍,查找资料,每一份宣讲报告都是他手写而成。报告的选材则都紧跟时事,即使是年年都有的同一主题,也一定会注意内容创新。为了让自己演讲流利,从十年前的第一篇报告开始,陈奎明就坚持全文背诵、脱稿宣讲。“除了吃饭睡觉做家务,我就在准备讲稿。”他告诉记者,一篇两个多小时的宣讲,往往要精心准备一周才能上台。
十年宣讲,硕果丰厚。300多场报告,近六万人次听众,一次次全场起立的热烈鼓掌,见证了陈奎明的坚持和努力。一年又一年,他的宣讲安排也愈发密集,最忙时一周就有两次。“以前都是我上门提议宣讲,现在大家的需求多了,经常主动找我呢!”这一段时间,他经常到社区和学校宣传厦门会晤,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和文明行为,将志愿服务精神带给更多的市民。作为厦门市基层理论宣讲优秀宣讲员,陈奎明还笔耕不缀,写着一篇篇富有时代感的宣讲稿。
南山新村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 黄宪章
满腔热情 做好三件大事 改善居民生活
黄宪章喜欢锻炼,他所居住的南山新村小区地势较高,他经常在小区四处散步健身。从去年2月份开始,黄宪章在小区里“走动”的时间越来越多,一边走还一边观察,看看哪里有什么问题。身为南山新村小区业委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72岁的他每天都扑在小区工作上。
本届业委会成立前,由于种种原因,小区建设停滞十多年。黄宪章不希望自己居住的环境就这样“堕落”下去,于是站了出来,参加选举新一届业委会。
“参与业委会,就是把自己当成志愿者,当成义工,奉献小区建设。”黄宪章在选举时是这么说的,当选之后也是这么做的。他先是牵头制定了小区管理条例、业主条例等规章制度,通过制定规则、合理收费,解决小区停车难的问题。随后,又将燃气管道引入小区,结束了小区近20年没有管道煤气的历史。加上如今正在筹划的小区二次供水蓄水池改造,短短一年多的任期,黄宪章向居民承诺的“三件大事”,都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了。
业委会团结一心,居民支持工作,南山新村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20户居民选择了我,我就要为他们认真做事。”黄宪章告诉记者,在全面铺开的垃圾分类工作中,他全力以赴挨家挨户做前期宣传工作。他相信,在小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小区一定能在各项改造中脱胎换骨。在湖里区的很多小区都活跃着像黄宪章这样的老党员带头人,他们是小区建设的主力军,默默为居民奉献余热。
金山社区垃圾分类督导队志愿者 杨胜财
耐心细心 走街串巷 督导垃圾分类
“老杨”是个大忙人。3月15日接受湖里区垃圾分类培训以来,杨胜财就开始了每天四次的督导行动。戴上红袖章,拿上扩音器,他行走在金山社区大街小巷,一遍又一遍宣传着垃圾分类常识。65岁的他要负责100多家商户的垃圾分类相关工作,“白天宣传基本知识,晚上引导垃圾投放,日子很充实。”他笑着告诉记者。
参加培训时,杨胜财听得很认真。之前,他对垃圾分类的做法作用只是一知半解,现在他知道这是件惠及子孙的好事。“我老了,但我希望将来的人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本就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杨胜财,更是将许多时间用在了垃圾分类上。
改变上百家商户垃圾投放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虽然对老杨平时尊敬有加,但需要身体力行时,一些商户往往坚持不了几天。老杨并不气馁,默默地加大了工作量,提高宣传力度。他发现,有些商户之所以不愿意往指定的地点投放垃圾,是因为投放点的位置不合理。问题被杨胜财及时反馈给社区,得到改进。
最近,杨胜财总是准时出现在垃圾车附近,看着工作人员将垃圾运走,防止垃圾落地造成二次污染。“我相信坚持总有回报!”天气越来越热,老杨的垃圾分类督导却没有停步,在商业街、小区中、楼道里,人们总会跟他不期而遇。记者了解到,湖里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中,80%以上的都是退休老同志,他们用耐心、细心、爱心,为打造绿色家园贡献力量。
金山街道金安社区平安护园队
风雨无阻 退休党员带头守护家园平安
“抓小偷啦!”去年10月18日晚,金安社区某小区九号楼外,一名男子在楼道张望,形迹可疑,几名身穿黄马甲的志愿者迅速站好队,行动起来。
年纪大的守好门口,身强力壮的则上前询问。男子“做贼心虚”,借出示身份证的间隙快步夺路而逃。最终,大家在金山派出所的协助下将其抓获。原来,这是一名逃犯,正在寻找偷窃目标。
这些在深夜维护金安社区治安的志愿者都来自于平安护园队。在退休党员林小鹣的提议下,这支队伍于2013年成立,身着统一制服,负责维护金安社区夜间的治安。起初,队伍的成员几乎都是社区的退休干部党员,他们在晚上八点到十点巡逻,风雨无阻。后来,退休党员们的坚持打动了大家,不少居民也参与其中,包括几名年轻小伙子。如今,20多名志愿者轮流“上岗”,守护家园。
作为金安社区最早的志愿者队伍之一,平安护园队的成功运转起了示范作用。社区今天能拥有近两千名各类志愿者,他们的辛劳功不可没。平安护园队也为社区内其他志愿者队伍输送了许多人才,76岁的退休党员彭碰狮,除了一直参与平安护园队的活动外,还是社区“文明督导队”的第二任队长。今年以来,平安护园队加大巡逻力度,力争让居民们的安全更有保障,让金安更加平安。(刘芳坤、陈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