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厦门就怎样
阅览: 日期:2017-08-31
□李泉佃
(一)
8月18日,《厦门晚报》以大联版形式,推出“咱家办喜事,我来出份力”特别报道,并打出通栏标题“喜事脚步越来越近,出力劲头越来越足”。
是啊,时间转瞬即逝。去年10月1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8次会晤,在印度果阿举行。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坚定信心 共谋发展》的重要讲话;同时,他宣布,金砖国家领导人第9次会晤,将于2017年9月,在厦门举行。一晃,厦门会晤,就在眼前。
记得当时,消息传来,厦门人群情激昂,欢天喜地。
大家都说,这对于厦门而言,是喜事,是大事。这既是党中央对厦门既有成果和优势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厦门现在和未来的充分信任——相信厦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办好这次峰会。
大家还说,这是百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历史选择了厦门,厦门必将创造历史;世界选择了厦门,厦门必将张开双臂拥抱世界。
但是,作为一个厦门人,除了对厦门会晤将带给厦门的种种美好充满憧憬外,个人又将以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个前所未有的盛会呢?
当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决定在厦门举行,厦门人也在问自己,厦门的优势在哪里?
你可以道出厦门有一千个、一万个好的理由,但大家高度一致的认知是,厦门人的精神文明风貌,是这座城市最靓丽的底色。
(二)
是的,厦门人务实、低调、高效。近一年来,许许多多厦门人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对标一流、追求卓
越,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赞歌,充分展示了厦门人的文明素质。
厦门人说,提高普通市民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素养是关键。不可否认,厦门市民在很多地方已经做得很好,厦门人的大气包容,厦门人的谦谦有礼,厦门人的爱心善心,有目共睹,闻名遐迩;但是,也要看到在一些细节上,我们做得还很不够,比如堵车时随便插队、别车,比如斑马线上随意穿行,比如随手丢弃垃圾等不文明现象等,还是屡有发生。
厦门人说,厦门会晤是一个“放大镜”,厦门要向世界“秀”出最美的自己,靠的是每一个市民的点滴积累。每个厦门人,都是这座美丽城市、英雄城市的见证者、参与者、创造者,都要当好“东道主”的角色,全力支持、参与各项相关活动,努力将每一件琐碎小事当成重要的事来办好。
厦门人还说,你怎样,厦门就怎样。争做美丽厦门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接一场与世界的美丽邂逅。
(三)
一样豪情,各种表达,唯有期待贯穿始终:让厦门更加充满魅力与活力,让世界认识一个更好的厦门。
当然,办任何一件事,都会有些许杂音。
比如,个别人靠道听途说“指点江山”,个别人靠指手画脚发泄不满。
个别人心胸狭窄、晦暗,他们是感受不到大多数厦门人内心荡漾的喜悦、分享美好的快乐、作为东道主的欣慰,以及享受安宁与拥抱世界的热情的。
君不见,自去年“莫兰蒂”台风后,厦门变了,变得更加充满魅力、充满活力;厦门人的心情也变了,变得更加有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
厦门加快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文明创建再提升,灾后重建再发力”,市容市貌有了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厦门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即使没有厦门会晤,也会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最近,厦门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的重大举措。
厦门今天所有的努力,最终指向的都是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四)
感谢党中央,将信任交给了厦门,将机会交给了厦门,也将未来交给了厦门。
过去,我们讲国际化,多少有点底气不足;今天,我们讲国际化,则霸气十足。厦门建设中的每个细节,对接的是国际标准,放大的是综合效应,推动的是城市升级。厦门人非但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满腹牢骚,反而对成功举办厦门会晤信心满满,对厦门会晤带来的获得感充满期待,对厦门会晤后厦门国际化都市的定位高度关注。
是的,厦门在梳妆打扮,厦门人要做的,就像一个好客的主人,客人来了,扫一扫庭除,梳一梳头发,整一整衣衫,洒一洒香水,问一问安好,等等这些,非但不是矫情,而且是一种必备的文明素养。
厦门会晤,花落厦门,对于厦门而言,是锦上添花。厦门的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早在这座城市的规划之中。尤其是去年“莫兰蒂”台风后,道路的绿化、彩化、美化,暗渠的防洪、排涝、治污,城区的更新、改造、提升,等等,厦门偿还了许多历史欠账。只要你跟厦门的百姓聊一聊,他们就会告诉你,什么叫真实的厦门,什么是厦门人,什么叫幸福,什么叫美好。
厦门会晤,花落厦门,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必将极大提高厦门的“美丽度”和“美誉度”。
世界聚焦厦门,一份别样的精彩已然呈现!
(作者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厦门日报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