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馆长助力申遗乐奉献

阅览:  日期:2017-10-24

  

  “鼓浪屿是中外闻名的音乐之岛,鼓浪屿的历史建筑是看得见的历史、凝固的音乐”……生动流畅的文字、真挚热忱的情感、考究雅致的配图、纤毫毕现的细节,翻开《鼓浪屿文化遗产核心要素》,披卷翻页间让人仿佛置身于鼓浪屿的诗情画意间。这本凝聚着创作人员大量心血的作品,成书当晚,即被申遗工作人员从印刷厂带上飞机,飞往举办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会议的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并在大会上大获好评,助力鼓浪屿成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此书的主编,正是原厦门市博物馆副馆长、厦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靳维柏。
  尽心尽力护文物 助力申遗乐奉献
  说到文物保护,这位长年从事考古工作、皮肤黝黑的东北汉子就像说到自己孩子一样开心又自豪。“我是2000年从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来厦门工作,正赶上特区跨越发展时期,也是厦门文物保护工作大有可为的年代。文物传承到今天是何等不易,如果在我们手上没有保护好,不仅对不起创造它的能工巧匠,也对不起将它托付给我们的党和政府。”
  靳维柏如此说也是这样做。每件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他都尽心尽力,力求完美。他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一生的坚守,换来了等身的著作和业内的高度认可。
  2016年3月,临退休的靳维柏,被抽调到鼓浪屿申遗办督导组,负责督导、验收历史建筑维修工程。那时全岛尚有需维修文物近60处,多点开花的文物维修工程紧锣密鼓推进中。他说能参与鼓浪屿申遗工作,倍感荣幸,这是他职业生涯的骄傲。
  维修监督严把关 踏遍全岛为申遗
  作为专家组核心成员,靳维柏深知肩上担子的份量,每遇维修点出现情况,他都要随时出现在现场,做好协调和处理工作。选用什么材质,采取哪种工艺,取得什么效果等等,事无巨细,都需要他这位老专家检查把关。
  有一次,鹿礁路一栋乡间别墅的阳台需要修缮,这是处罕见的北欧风情阳台,相较蕴含的价值,其保护级别却明显偏低,设计方给出的修缮方案是直接用水泥简单修复。“这样对楼体破坏很大,也毁了阳台原有风貌”,靳维柏顶住压力,坚决不同意修缮方案。“文物修缮要体现可逆性,尽我们当下最大努力保护文物风貌,留待后世更好的修缮办法”他前后去了现场四次,最后采用支架支撑加固的办法避免对文物的破坏。
  在鼓浪屿,由于严格限制机动车,出行全靠步行。文物遍及全岛,经常是这个维修点的工作刚处理完,另一个维修点又来电话。最多时靳维柏一天走了16公里,如此往来奔波,对年轻人都是极大的体力活,何况对靳维柏这位曾在考古途中遭遇车祸,腿脚不太灵便的老同志。
  申遗加班平常事 文物保护也有“诗与远方”
  2017年3月,鼓浪屿申遗工作进入白热化的冲刺阶段。申遗团队亟需将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53处核心要素编辑成书,供世遗大会上展示,书要求同时要兼具专业性、资料性和观赏性,主编的重任毫无悬念地落在靳维柏的肩上。此时距离世遗大会召开仅有3个多月。文物工作是一门实证科学,决不允许道听途说,鼓浪屿上建筑又产权复杂,有时候为了核准一个细节,要通过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多个渠道帮忙联系沟通,并非易事。除了撰写约万字的研究文章外,作为主编,他还要编辑其他7位同志分头撰写的条目,有时一个晚上整理的文字材料就多达上万字,工作量之多、任务之艰巨、压力之大不难想象,很多时候,他都要忙到凌晨两、三点。直到厦门申遗代表团出发的前一天晩上10点多,成书才连夜从印刷厂取回,随后直接随团飞往申遗大会现场。
  在大会上,《鼓浪屿文化遗产核心要素》赢得高度评价,教科文组织官员和中国代表团纷纷在书上签名留念,此时,靳维柏绷了3个多月的神经才放松下来。身边的朋友经常跟他打趣:“你的生活哪一点有退休的样子。”可靳维柏觉得“忙碌并快乐着”。他总觉得到了这个年龄还能为社会做点事,真的很有意义。
  除了《鼓浪屿文化遗产核心要素》外,另外一本同样由靳维柏主编的《厦门闽南红砖建筑》,也获选厦门市政府赠送外宾的礼品。
  由于在申遗工作中的出色表现,靳维柏获评鼓浪屿申遗先进个人。申遗成功后修缮工程并未终止,琴岛上不时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近年来,厦门的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我很感谢组织的栽培和信任,退休以后还有平台继续发挥余热,这丰富了我的人生”。工作对于很多人而言可能只意味着现世安稳,但对于靳维柏来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文物保护工作远不止于此,他眼中的笃定和快乐,分明还闪耀着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