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爱老心 架康乐桥——记思明区老体协主席王昆仑

阅览:  日期:2018-11-01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假若所赠为健康,受众又是对健康愈发关注的老人,真可称得上是雪中送炭了。就有这么位老干部,自退休后以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为己任,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思明区老体事业红红火火、硕果累累。他就是思明区老体协主席王昆仑。

  2007年之于王昆仑是分水岭,从思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任上退下来后,他回绝了企业聘他当顾问的邀请,谢绝了机构抛出的橄榄枝,选择了“冷门”的老体协作为再出发的新起跑线。“那时全区老年体育人口占比60%不到,发展老年体育对健康老龄化意义是很大的”王昆仑解释了他选择的初衷。“献爱老心,架康乐桥”的老体协精神自此成为他的信念。

夯实组织“遍地红”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刚接手老体协工作的王昆仑,将完善组织建设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覆盖到社区的老体协组织无疑会极大促进老年体育,为此,他经常走访调研,帮助协调解决基层老体协主席人选、完善组织结构、聘请教练员、培训辅导员、管理志愿者等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区、街、居三级老体协组织逐渐建立健全,目前全区98 个社区老体协主席均由主官担任,俱乐部—辅导员—社区的“播种机”机制效果显著,老年气排球、门球、乒羽、棋牌、功拳操、游泳、柔力球、健身舞蹈等8个俱乐部成为老年健身运动爱好者的紧密纽带,1152人的辅导员骨干队伍发挥了社区老年健身骨干的力量;全区老年健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仅千人展示队就有8支,有5支以上体育健身队的社区达72个,初步实现王昆仑让更多老年人走出来、动起来、跳起来的“小目标”。

拓展场地“不遗力”

  生命在于运动,越来越多老人认识到运动的魅力和价值,但苦于锻炼场地短缺,尤其思明地处老城区,人多地少。

  为此,王昆仑不辞劳苦,经过多番协调,终于推动斑鸠山文体健身公园改造工程列入思明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公园内建有儿童专属玩耍区域、老人活动区、篮球场和环公园慢

  跑道;又投入1600万元改建新建一批社区街心公园和健身活动场所;在王昆仑大力推进下,近三年思明区获评各级康乐家园称号单位共有96个,社区创建示范率达73%,极大缓解了群众缺少锻炼场所的难题。

  除了新建改造,王昆仑的另一条思路就是盘活现有资源。作为区人大代表,他一直不遗余力为此鼓呼:在人大提案中,他建议有序开放中小学活动场所,呼吁区属中小学等公共场所有序开放,方便市民健身。辖区单位与社区的共建共享,助推了老年体育如火如荼地开展。

策划活动“常态乐”

  如何持续保持队员们的热情和斗志呢?常规的竞技比赛自是重头戏。带队比赛期间,王昆仑一人分饰多角,既是尽心尽责的管家,也是最热情活力的啦啦队长,将整个团队紧紧拧成一股绳,发挥了所向披靡的战斗力。思明区组队参战“全国老健会”和“全市老健会”,所有参加项目均斩获佳绩,金牌总数稳居全市之首,并跻身全国第一批气排球之乡、柔力球之乡。刚落下帷幕不久的第四届区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更是项目最多、参赛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届老健会,共有160个代表队1800多名运动员、裁判员参加,老人体育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扩大。

  在竞技比赛之余,王昆仑又组织丰富多彩的交流展示活动,让常态化的交流活动发挥鲶鱼效应,激发队员们精益求精、不断精进的斗志和热情。“红红火火,多姿多彩”,对于交流展示,队员们不吝赞美。大家在活动中愉悦了心情,锻炼了身体,收获了健康,又结交了朋友,增进了友谊。

  11年如一日的心血,浇灌出喜人的成果,目前思明区老年体育人口比例上升到70%以上,居全市前列。社区内、公园里、广场上不时可见老年人自在锻炼的画面,他们有的打太极,有的绕柔力球……这样一帧帧其乐融融的画面,王昆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在老体协的这十来年,我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以后就算我没当老体协主席,也会继续做服务老年体育事业的志愿者”。(翁艳丽/文,摘自2018926日《厦门日报》A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