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馆长助力申遗 发挥余热乐奉献
阅览: 日期:2018-12-10
“鼓浪屿的历史建筑是看得见的历史、凝固的音乐”……翻开《鼓浪屿文化遗产核心要素》,披卷翻页间让人仿佛置身鼓浪屿诗情画意间。此书主编,正是原厦门市博物馆副馆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靳维柏。
尽心尽力护文物 助力申遗乐奉献
“文物传承到今天何等不易,没有保护好,既对不起创造它的能工巧匠,也对不起将它托付给我们的党和政府。”说到文物保护,这位长年户外考古、皮肤黝黑的东北汉子像说到自己孩子一样动容。
每件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他都尽心尽力、力求完美。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一生的坚守,换来了等身著作和业内认可。
2016年3月,临退休的靳维柏被抽调到申遗办,负责督导、验收鼓浪屿历史建筑维护工程。靳维柏说能参与申遗工作,是他一生的骄傲。
维修监督严把关 踏遍全岛为申遗
作为专家组核心成员,靳维柏要随时出现在现场。选用何种材质,采取哪种工艺,预期效果如何,事无巨细,都需要他检查把关。
有次鹿礁路一处罕见的北欧风情阳台需要修缮,设计方想简单用水泥修复。“这对楼体整体风貌破坏很大”,靳维柏顶住压力,坚决不同意,“尽我们最大努力保留文物风貌,留待后世更好的修缮办法”,他前后去了现场4次,最后采用支架支撑加固的办法避免对文物的破坏。
在鼓浪屿,出行全靠步行。最多时靳维柏一天走了16公里,如此往来奔波,对年轻人都是极大的考验,何况靳维柏曾在考古途中遭遇车祸,腿脚不灵便。
申遗加班平常事 文物保护也有“诗与远方”
2017年3月,申遗的53处鼓浪屿核心要素亟须编辑成书,此时距大会仅剩3个多月。除撰写约万字的研究文章外,作为主编,他还要编辑全书,经常忙到凌晨。直到申遗代表团出发的前一天晩上,成书才连夜从印刷厂取回。
在大会上,《鼓浪屿文化遗产核心要素》赢得高度评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和中国代表团纷纷在书上签名留念。靳维柏也获评鼓浪屿申遗先进个人。目前,琴岛上修缮工程仍在继续,不时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退休以后还有平台继续发挥余热,丰富了我的人生。”工作对于很多人而言可能只意味着现世安稳,但对于靳维柏来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文物保护工作远不止于此,他眼中的笃定和快乐,分明还闪耀着诗和远方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