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学界才子 今日植物医师—记著名植物线虫学专家、厦门大学退休教授潘沧桑
阅览: 日期:2018-10-05
发表80多篇核心以上期刊论文、主持完成10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3次获得全国发明展览会奖、3次获省部级科技奖、获9项专利授权……几组数据勾勒出一位科学家勤勉治学、成果斐然的科研生涯。但他却不止步于此,一直秉持“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理念,古稀之年仍醉心于科研。他就是著名植物线虫学专家、厦门大学退休教授、厦门市老科学家协会会员潘沧桑。
芦柑生病果农灰心
对症施治妙手回春
植物线虫学在农学上的实践价值极高,“更深地挖掘这笔科研宝藏,更好地造福三农、造福社会”是潘沧桑致力推动的项目。退休后,有了更多时间和自由,他全身心扑在线形虫科研成果转化上。
闽南传统佳果长泰芦柑,以其色泽橙黄、香味浓郁、酸甜适度闻名遐迩。今天还享用着长泰芦柑美味的人们,大概想不到几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黄化病差点给这味果中上品带去灭顶之灾。先是几片果叶,几条枝干,随后整个果园,整个产区的果树开始发黄、掉果。
愁坏的当地政府和果农紧急向专家求助,关于病因,专家们众说纷纭。在几个治疗方案都宣告失败后,不少果农心灰意冷,打算改种其他果树。潘沧桑试着从治疗线虫感染的方向对症下药。渐渐地,新抽出的叶片油绿锃亮,黄化的老叶出现转绿的迹象……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来“种了黄,黄了挖,挖了再种,种了又黄”的果树重新焕发生机,农民种柑致富的信心恢复了,长泰柑橘产业也转危为安。
科研成果广受肯定
奉献社会养身养心
在这次“飞来横祸”中发现的线虫新种,被潘沧桑命名为福建根结线虫,关于新种的描述及电镜观察的论文经权威刊物发表后,已被国外4本以上专著引用,联合国粮食组织专家撰写的专著做了专门收录。
这样妙手回春的事例还很多。翔安一家农企种植的30亩胡萝卜突然发蔫枯萎,经化验,潘沧桑诊断为根结线虫病。在厦门市老科协和翔安区相关单位的支持下,他进行了缜密的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施了研制的PL菌剂后,不仅胡萝卜叶色翠绿、冠部茁壮,还发现了令人惊喜的结果:土壤的质量居然也得到修复,专家组给出了高度评价。不少种植户将这款菌剂作为有毒化学杀线虫药的替代产品,山东等地还建立了三条生产线,农业有机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能有机会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社会作贡献,这种满足感是常人难以体会的。”每每获得荣誉时,老科学家总是谦逊地连连摆手。在忙碌之余,潘沧桑兴趣广博,诗词歌赋、花卉园艺、登山远足……都是他调养身心的方式和生活乐趣源头。有人形象地将老科学工作者比作美酒,时光沉淀之下愈发香醇。潘教授正用他的勤勉、奉献和快乐为这个说法再添上一笔生动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