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办学新路办出教育特色—记思明区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江韵兰

阅览:  日期:2019-01-06

  

  2012年底,江韵兰从思明区政协党组书记的领导岗位退休后,本可过上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但她却选择投身老年教育事业,担任起思明区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一职,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

  课堂开到家门口

  上任之初,江韵兰首先对思明区老年大学的办学现状进行分析。考虑到思明区老年大学在老市区,原先的校舍规模小,老市区寸土寸金,要在现有的基出上扩大办学规模不现实,可思明区在区划调整后,区域扩大了,很多老同志住家离学校路程大远,上学很不方便。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江韵兰提出了分散办学的设想:把老年大学办到老同志家门口。

  分校办到哪儿呢?考虑到前埔是思明区新扩展的社区,居住人口密集,又远离老市区,老同志上学不方便,最终选定把分校办到前埔南区。经过几年的努力,思明区老年大学分校不但办出了规模,还办出了特色。

  在此成功的基础上,思明区老年大学又在前埔北区、厦门港等社区设立了老年大学教学点,方便了老同志就近入学。江韵兰提出这一分散办学的新路子,最终获得成功,也获得了老同志的一致好评。

  课堂开进养老院

  在江韵兰校长的的观念里,老年教育更应该照顾到入住养老院这群老年弱势群体。虽然他们居住在养老院里,生活上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但他们同样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每到重阳节、中秋节、养老院给老人举办寿宴之际,江韵兰都会组织老年大学的文艺队给养老院的老人送文艺节目。针对养老院里的失独老人,还会派心理医生给老人做心理辅导,让他们走出失独的心理阴影。让养老院里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心。

  课堂开到社区医院

  为了让老年大学开设的课程更具特色,江韵兰还把老年大学的中医养生课开到了社区医院,由专业的中医名家担任教师,把中医院学堂作为教学基地,让学员们边学习边实践,同时又让学员为医院提供导诊等志愿者服务,既能让学员从中学到真才实学,又能回馈社会,使教学工作取得了实质效果。

  课堂开到国际友人身边

  倾心老年教育事业的江韵兰,不但把老年大学办到了老同志的家门口,还把老年教育送到了国际友人身边。

  江校长上任之后,发现官任社区地处厦门政治、金融中心地带,辖区内住着47个国家的外国使节,外籍人士居住集中,有些家属没有上班。为了丰富他们的生活,江韵兰有了大胆的设想:给这些外国友人送教育。在她的推动下,思明区老年大学又在官任社区创办了国际学堂,针对这些外国友人的需求,特意开设了闽南话、英语、中医养生,音乐和太极拳等具体有中华特色的课程,赢得了国际友人的一片赞誉之声。

  如今,江校长依旧在老年教育事业上奔忙。她说,作为一位老党员,退休后能和一群热爱老年教育的人在一起,研究探讨老年教育,继续为党为社会作贡献,感到十分开心。